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资金投资的经营性公共工程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较弱,投资主体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决策时很少考虑公共工程投资的绩效情况,再加上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关注的也是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建设资金有无被贪污挪用等一些财务收支层面上的问题,至于公共工程运营后的绩效状况,由于没有纳入审计的范畴,致使我国许多财政性投资的经营性公共工程投入运营后效益极其低下。现在公共工程审计的重点正由原来的以财务收支审计和造价审计为主,逐步向绩效审计方向转移。但对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绩效审计的相关人才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也有待规范等等。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笔者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公共工程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由于开展的时间较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1.公共工程投资绩效评价指标很不完整,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性。2.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缺乏横向的可比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权威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各地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只能自行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评价指标的不同,从而对绩效的评价千差万别。3.没有形成分行业、分类别的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缺乏与评价指标体系相配套的审计标准。5.定性评价较多,定量评价较少。6.没有建立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数据库。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要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一级主要指标和二级辅助指标相结合,指标公式、数据采集和审计判断相配套,并且要按照公共工程的特征分类制定评价指标。

二、构建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就是指对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公共工程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工具。

(一)经济性评价指标

所谓“经济性”,是指在充分考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即少支出。首先计算实际投资变化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和建设单位管理费增减率,并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再运用二级指标(设备投资增减率、单位工程造价变化率、建设单位管理费用率、业务招待费与建设单位管理费比)找出差异具体存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