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正确贯彻其经营决策,维护财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完整性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建立一种自我调节和制约的控制系统。
早在1992年,美国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COSO委员会就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1.控制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他成份的基础。2.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3.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4.信息与沟通,指为了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部信息。沟通是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保持对财务报告的控制。5.内部监督,指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进程,即对内部控制改革、运行及改进活动评价。AICPA也采纳了这一观点,提出内部控制一体化概念,这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完善及管理思想的成熟有直接关系。由此,笔者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进行如下探讨。
一、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不断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健全和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是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控制环境具体内容包括:1.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并主动参与的内行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企业集团设立的董事会应拥有技术、才能,并能进行适当的管理,才能履行其引导和监督的职责;2.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通过独立董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当局的财务操纵,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建立有效的控制文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而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观念,员工将自觉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推动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最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一般来说,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应把内部控制范围纳入各个环节;其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行为规范,具有操作性;其三,重视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