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寻租浅析

一、 会计寻租的文献综述

会计寻租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寻租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利益集团理论的集体行动理论创始人 — — — 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尔森认为:任何集团和组织在原则上都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为其成员谋取福利 ,或者是全社会的生产增加 ,从而使其成员按原有份额取得更多的产品;或者在原有的总产量内为其成员争取更大的份额(Ol2s on ,1982) 。简单地说 ,前者是通过把蛋糕做大 ,在蛋糕的分法(分配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使每个成员获得的份额增加;后者是保持蛋糕的大小不变 ,单纯地通过改变蛋糕的分法使一部分成员获得的份额增加。这两条途径就是寻利和寻租。一般的经验表明 ,由于集团利益的公共物品性质及“逃票乘车” 问题 ,集团很少选择前一条途径 ,更多的是选择后一条途径。因为单个集团要促进由很多集团构成的社会利益的增加 ,需要负担这种行动的全部代价 ,然而却只能获得其成果的一小部分 ,且无法排除那些没有负担成本的利益集团对它进行消费。但如果是通过扩大它所占有的份额来为其成员谋福利 ,虽然会因重新分配而打击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并导致社会总产出的下降 ,但除非全社会的生产减少量超过该集团成员因重新分配而获得的利益 ,否则他们不会关心社会总收论文格式益的下降或公共损失 ,他们仍将可以通过重新分配获得净收益。因此作为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易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且更为普遍。“寻租” (rent - seeking)一词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Ann O. Krueger (1974)首先提出的 ,但有关寻租理论和分析寻租的方法是由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创者 G. Tullock教授(1967) 提出的。著名国际贸易问题专家 Bhagwati(1982)坚持使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2tive Profit - seeking Activities ,简称DUP活动)来涵盖并取代寻租概念。按照 DUP活动的定义 ,寻租活动不仅包括诸如抢劫、 偷窃和战争等非法的或不人道的活动 ,同时还包括 “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

二、 会计寻租简介

(一)会计寻租定义。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 ,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根据该定义 ,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 准则制定权的争夺等都可以概括在会计寻租这一范畴之下 ,会计寻租较之具有更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 ,因此对会计寻租问题进行研究将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二)租金产生的原因。公共选择学派认为 ,租金来源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而人们之所以会去追寻租金 ,当然是受自身的利益驱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 ,就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一旦政府开始干预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 ,人们就会积极行动起来 ,促使政府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从而影响是直接的;从会计信息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而影响股民 “用脚投票” 来选择投资机会来看 ,会计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间接的(雷光勇等 ,2001) 。然而 ,信息不对称又导致会计对资源配置的 “市场失灵” 问题。为了防止会计所导致的 “市场失灵” ,需要政府对会计市场进行管制。政府的干预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会计运行规则来进行的 ,谁能够对会计运行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 ,谁就能够攫取会计领域的 “租金” ,于是会计寻租就成为会计市场上各参与主体进行非生产性寻利的直接手段。(三)寻租可分为三个层次。简单来说 ,寻租的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人通过向政府官员进行游说、 疏通等手段促成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 ,从而产生租金并获取该租金的活动;第二个层次则是指由于第一个层次的寻租给政府官员带来了好处 ,从而吸引人们耗费精力和钱财去争夺政府主管官员的肥缺;第三个层次的寻租则是指当政府采取措施将暗租转变为明租(如证照拍卖、 征收资源垄断税等) ,使部分或全部租金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时 ,各社会利益团体为了争夺这笔财政收入的分配而展开的寻租。从会计寻租的角度看 ,会计领域的寻租活动主要在前两个层次上展开。

三、 我国会计寻租现状及其分析

(一)我国企业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存在主动参与不多、 游说不足的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有人认为主要在于社会各界对会计准则的性质认识不充分 ,未能预见到会计准则对企业可能的影响 ,这也是任何一个准则制定历史不长的国家或地区的普遍现象(刘峰 ,2000) 。还有人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吴联生 ,2002) 。除此之外 ,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政治体制上的差异。我国长期以来属于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权威性很高 ,因此人们很少会考虑要对政府的行为施加影响;2.文化、 法律环境的差异。中国人重 “人情”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因此寻租活动往往表现为钻政策的空子 ,或采取一些变通的做法 ,即所谓的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3.准则制定程序上的差异。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了一套充分程序(due process) ,准则制定的全过程都处在公开监督之下 ,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则存在公开性不足问题 ,这样 ,企业基本上也没有在准则制定过程中进行寻租的机会。(二)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政府推动对会计服务市场的影响是双重的 ,在培育市场机制的同时 ,又造成了市场分割 ,催生了寻租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针对“准入” 资格的寻租。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审计、 金融企业审计、 国有企业审计等 ,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 “准入” 资格控制办法 ,谁能够获得 “准入” 资格 ,谁就能瓜分一定的市场份额 ,因而必然导致相应的寻租。比如 ,我国论文格式最初对上市公司审计实行 “许可证管理” 制度时 ,许可证的获得是由财政部和审计署审核确定 ,而第一批 40 余家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事务所几乎均是挂靠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事务所 ,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这些事务所在申请获得许可证的过程中 ,是否存在寻租行为 ? (李树华 ,2000) ;2.针对其他寻租者的寻租而进行的 “反寻租” 。一般来说 ,为了获得垄断地位或特权而进行的寻租称为 “寻租” ,而为了防止他人寻租对自己造成损害而进行的寻租 ,则称为 “避租” ,或叫 “反寻租” 。(三)我国对会计服务管制权的争夺 ,不仅体现在监管权上 ,更体现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 “准入” 资格的审批权上。众所周知 ,考虑到我国目前仍缺乏对高质量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的自发需求 ,再加上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时间不长 ,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执业水平不高 ,为了保证会计服务质量 ,政府不得不对会计服务市场实行严格的 “准入” (或叫 “许可证管理” )制度 ,从事务所的设立到有关职业资格的获取 ,都需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毫无疑问 ,谁拥有审批权 ,或者说谁拥有 “设租” 权 ,谁就会成为寻租者追逐的对象 ,从而享有特殊的经济利益。于是 ,围绕会计服务市场的管制权 ,一些政府机构开始了第二个层面的寻租活动。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财政部和审计署对民间审计(独立审计)的管制权之争。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初期 ,应当由政府机构的某一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管理 ,政府的态度并不十分明确。由于当时审计署尚未成立 ,作为会计工作主管机关的财政部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管理的职责。财政部通过发布一系列部门法规、 批文等 ,在初期牢牢地控制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权。

四、 应对的策略

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会计寻租活动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 ,证券市场的会计寻租活动是一种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 ,具有巨大的外部效应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寻租。而要有效抑制寻租 ,就要根据经济人行为的成本 — — — 收益分析 ,建立新的制度 ,以减少或消除租金 ,加大寻租和给租成本 ,使经纪人无租可寻或不愿寻。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一)改革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寻租现象的产生大多与政府的直接干预有关 ,而反寻租行为也需要由政府来主导。这种双重身份使政府在反寻租的过程中处于两难处境。Congleton(1980)的寻租博弈模型认为 ,解决政府在寻租与反寻租过程中的双重身份问题需要有完善的民主制度 ,并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因此 ,要尽量公开准则制定程序 ,增加会计透明度 ,让投资者、 会计职业界、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界等利益相关者都能充分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 ,改变政府完全主导会计准则制定权 ,通过多方博弈才能使准则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从而使准则具有可自我执行(sel f - en forcing)特征。(二)要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 惩罚机制 ,加大寻租成本。主要包括:1.完善事前监督机制 ,提高寻租活动的曝光率 ,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参与寻租活动的概率 ,防患于未然。具体可以从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入手。2.加大事后惩罚力度。如改革事务所组织形式 ,尽快将有限责任制改为合伙制;建立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和刑事惩罚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等等。(三)应健全证监会约束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证监会要提高自身职业水平 ,提高对寻租活动的监管效率。引导外部监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充分发挥论文格式证监会以外的监管渠道的作用 ,尤其要加强司法、 媒体等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全方位、 更有力地进行监管。可在监管成本的许可范围内 ,设立举报热线和相应的奖励制度来刺激外界监督 ,提高寻租活动的风险系数 ,从而有效地遏制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寻租行为的发生 ,使寻租者不敢为。(四)抑制寻租 ,还需要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包括经济的市场化、 社会的法制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等等。总而言之 ,对寻租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理。相信随着我国民间审计市场的不断成熟 ,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 ,我们一定能够有效抑制寻租 ,减少寻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颜敏 ,李现宗 ,张永国.会计寻租研究[J ] .会计研究 ,2004 (2) .
[2 ]雷光勇 ,刘金文 ,柳木毕.经济后果、 会计管制与会计寻租[J ] .会计研究 ,2001 (9) .
[3 ]谈江辉.浅谈会计寻租[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4) .
[4 ]董京原.会计寻租 — — —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逐利空间[J ] .生产力研究 ,2006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