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解乡村债务的思考
1 基本情况
全县农业人口为 106.28 万人, 乡镇地方财政收入为10 706 万元, 地方财政支出为 16 716.15 万元, 预算外收入为 257.6 万元, 上级补助收入为 7 321 万元, 由乡镇发放工资人员为 9 663 人, 其中编外人员为 492 人。 随着农村改革尤其是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 乡村两级债务问题凸显出来。据了解, 全县 2007 年底乡镇级债务总额 18 391.45 万元, 债权总额为 7 141.18 万元, 净债务为 11 250.27 万元; 村级债务总额为 8 487 万元, 债权总额为 2 602 万元, 净债务为 5 885万元。
2 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发展滞后与公益建设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债务的主要原因苍山县是农业大县, 乡镇财政收支历年来主要依靠农业税收维持, 缺乏大宗而又稳定的税源。 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公益设施, 保证农村稳定, 相当多的乡镇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不得不举债建设、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 乡村基础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长期形成的债务又对乡村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2 多年来不合理的财政体制是债务规模逐渐扩大的直接原因上级要求乡村办的事情很多, 但上级却很少给予相应的财力保证, 给基层政府运行造成了很大压力。 乡镇政府为了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保证干部教师工资发放, 保证社会稳定, 保证完成上级交办任务, 就只好大量举债, 事事举债, 日积月累, 造成基层债务越来越大, 形成恶性循环。
2.3 一定时期的行政号召和部分行政干预是债务造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以前各级号召大办乡镇企业, 大搞达标升级活动, 不少乡镇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为出政绩树形象, 盲目举债上项目、 办企业。 而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产品质量差, 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变化, 因而企业建成之后, 也是亏损到来之时。 留下来的都是一堆债务, 为了挽回败局, 再贷再生产, 越贷越赔, 最终不得不关门破产。
2.4 人员膨胀、 乡镇机构庞大以及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对债务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近年来, 随着农村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多, 乡村工作量日益加大, 客观上为增人提供了前提。 因此, 财政供给人员逐年攀升。 为了解决不断膨胀的人员供给问题, 乡村两级不得不靠借贷至高息集资保障供给。 举债度日与人员膨胀现象并存, 这是基层债务越来越多的重要因素。
3 化解乡村债务的主要措施
这些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的乡村债务, 已成为乡村沉重的包袱不能解脱,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从当前来看, 我们认为要按照制止新债、 搞清旧债、 分类处理、 逐步消化的思路, 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
3.1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消化乡村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 大凡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 债务一般较少, 一般形不成对财政预算正常执行的冲击。 因此,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才能有条件逐步化解历史债务。目前必须抓住各级重视基层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 发挥自身优势, 调整经济结构, 增加经济总量, 壮大财政实力, 为逐步偿还债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区分债务渠道, 分类化解债务根据乡村债务的性质, 划清地方政府和乡村各自应对债务承担的份额。 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 确定以下偿债的基本原则: 对于挥霍浪费、 非法占有等形成的债务由当事人负责; 乡村经营举债以及提留形成的债务由乡村负责偿还; 因地方政府转嫁负担形成的债务由地方政府负责; 举办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举债以及教育达标等所形成的债务, 按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 由部门政策或者法规导致的负债, 由部门负责偿还。
3.3 加强乡村债权清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尾欠, 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以保证基层财政收入和税法的严肃性; 村提留、 乡统筹尾欠, 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实际承受能力, 制定分年度计划, 逐步进行清收; 对农户普通欠款, 可区别对待。 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 可通过各种办法, 促其主动偿还, 不还的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 对贫困户欠债应通过国家救济的方式偿还。
3.4 实行债权债务重组对于乡村与单位和群众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 可通过乡村协调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 让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挂钩, 进行债权置换。 对于以乡村名义为乡村企业贷款或担保形成的债务, 企业尚在运转的, 划拨给企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业; 企业已经合并、 改制的, 由接收单位或者兼并单位负责偿还。
3.5 盘活乡村资产对经营不善的乡镇、 村组的集体企业, 可通过公开拍卖变现; 对集体的荒地、 荒山、 荒湖、 荒坡等可采取产权转让、承包、 租赁和拍卖等方式来开发利用。
4 参考文献
[1] 王翾锋.破解乡镇债务困局—刍汉乡镇债务的现状和对策[J].浙江经济, 2007( 3) : 11- 13.
[2]宋崇豪.农村债务成因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1) : 144- 145.
[3]谢志杰.浅谈县乡财政风险及政策[J].现代商业, 2007( 30) : 183.
[4]宋玲妹.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中国市场, 2008( 1) :16- 17.
[5] 陈石山.乡村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72- 73.
[6]文先明.乡村债务的成因及治理[J].中国农村观察, 2003( 4) : 4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