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知识经济呼唤知识资本管理会计

1 知识资本的特征及其概念界定

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也叫智力资本,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美国经济学、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J.K.Galbrainth)提出的概念。它是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管理会计在学术渊源上的自然升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知识资本的界定还没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国内外对知识资本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类观点:一类以诶得文森(Life.Edvinsson)为代表,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另一类以斯威比(K.E.Sveiby)为代表,认为知识资本是使企业得以运行的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它包括各类显性或隐性的对企业竞争力有所贡献的专业知识、经验、技术、顾客关系及组织技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之和;还有学者将知识资本视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那部分知识的总和。

知识资本既以知识库、出版物等显性方式存在,也以员工经验、企业文化等隐性方式存在。它与物质资本及无形资产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知识资本具有整合性。它不是简单投资结果的积累,而是企业内部自身实践与外部知识的吸收学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处于动态演进的状态。其次,知识资本具有增值性。知识资本虽然目前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体现,但是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资产,它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性。有别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耗,知识资产当然也有可能发生价值减损,但大部分知识资产会在应用于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创新和发展,整合与创新也会使知识资本的价值持续增强。再次,知识资本具有能动性。知识资本身并无生产力,必须融入应用才能发挥价值,形成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而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是否愿意拿出来共享,愿意共享多少,就取决于能动性的发挥,要依靠知识资本管理机制的推动。另外,知识资产要与无形资产有明确的区分,例如租赁权、商标权、专营权等非知识性的无形资产就不属于知识资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知识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各种显性、隐性知识资源的总和。

2 知识资本的评估方法

2.1 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法 以知识资本是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的概念界定为基础,该方法简单明了地用企业市场价值减去企业账面价值求出差额来确定企业的知识资本价值。但是,这种倒挤知识资本价值的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外部环境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知识资产价值偏离内在价值的波动,这种缺陷在股价波动较大时表现尤甚;其次,该命题不适用于那些不在资本市场交易从而难以确定市值的企业;再次,企业账面价值已包含一部分属于知识资本的无形资产价值,这会造成核算的不严谨。

2.2 推算法 该方法以“企业价值=有形资产 金融资产 无形资产 知识资产”为基础,首先明确企业中由各类资产共同创造的标准年份的预期总收益和预期收益率;其次,将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分别与预期收益率相乘得出各自的收益额;再次,预期总收益减去计算出的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得出知识资产收益;最后,将知识资产收益用知识资产收益率进行贴现即得出知识资本数额。该方法也不尽完善,例如确定预期总收益时需要运用的资产报酬率存在不稳定和不准确性,并且此方法对无形资产和知识资产的概念区分不够清晰。

2.3 Tobin比较法 该方法以知识资本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源泉为基础,用企业重置成本与企业市场价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知识资本。当一个企业重置成本与市场价值之比小于1,则说明该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知识资本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但该方法与方法一类似,会较大程度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4 结构法 该方法以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之和为基础,对三类资本的价值逐项评估,再进行加总。人力资本可以借鉴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进行评估;结构性资本的评估多采用价值评分法。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对知识资本的分类过于简化,应该结合企业环境进一步进行细分,建立知识资本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估体系。

总之,上述四种较为常用的知识资本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各自独立地使用都不够全面和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兼顾企业环境和内部状况,结合其他财务指标,探索并选择适合个体的知识资本评估方法。

3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3.1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首先,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等基本假设也同样适用于知识资本管理会计,此外,根据前文所述的知识资本的特殊性,本文试提出属于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特有的两条基本假设。一是知识资本的增值性假设。区别于有形资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直接价值,知识资本在形成以后,会在以人为载体的相互共享、信息整合和自身积累创新的过程中发生增值。二是知识资本的动态过程管理假设。知识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确认、评估和价值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核算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最合适的方式计量其知识资本的创造、固化,以及其商业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
3.2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和日渐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各自占据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半壁江山。无论从会计发展的实际还是从会计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来看,两大会计研究都各自具有其存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却也各自存在缺陷。在对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中,两大方法应该相互整合,相辅相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学科角度的多种研究方法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管理会计相关研究领域。分析研究、档案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框架研究、综述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加以选择应用。

3.3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计量和记账 由于知识资本具有整合性、增值性、能动性以及不稳定性的特点,知识资本的计量和账务处理是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知识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的内容,并且在传统会计中知识资本被部分纳入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所以,知识资本的计量和核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人力资源会计和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内容。建议增设区别于无形资产的“知识资本”科目,并下设二级科目及备抵账户,以便在资产负债表中对知识资本的价值明晰地进行反映。

3.4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应用 知识资本的价值创造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也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资本管理目标的实现。知识经济呼唤知识资本管理会计。在这样的实际需求下,构建知识资本管理会计不仅需要有关科研机构的支持,相关专家学者的努力,更需要企业在组织配套上给予支持以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应用环境。如企业在组织结构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配套,成立专门承担知识资本管理职能的部门,建立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