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电大实施会计双证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职业人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简称人社部“职业人教改”双证项目)是中央电大“高职类专业双证改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要求与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教育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提高电大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转岗就业能力。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是该项目职业倾向性较强的一个试点专业,但自2009年秋开始实施以来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会计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招生数量,忽视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增强开放教育的适应性,2009年秋电大开始实施人社部“职业人教改”双证项目。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生源竞争的激烈,一些基层电大在招生和办学中出现了重视招生数量,忽视教学质量,追逐经济效益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放松了对学生入学环节的质量把关,放松了教育教学和考试环节的质量把关,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受到质疑。

(二)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但是,却出现一些地方电大会计教育方面重视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选修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学校较少;另一方面,对邯郸市电大2009年秋和2010年春入学的88名会计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不了解,不太熟悉或不熟悉会计职业道德的学生有70人,占79.55%。而愿意选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学生有86人,占97.73%。两方面反差较大。

(三)重视教师教务管理,忽视学生选课权利

开放教育的学生可以自主选修课程。以专科财会方向的会计专业规则为例,课程按模块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实践课、专业/职业延展课和专业核心课共六个模块,各模块的课程又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一些地方电大为了便于课程注册、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减轻考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度,不顾学生意愿。越俎代庖,集中选择统一的课程,从而限制了学生的选课权利。

二、解决双证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1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我国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基层电大要以中央电大实施“职业人教改”双证项目为契机,转变重规模、重外延式、轻内涵式发展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端正办学思想,把质量看作电大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各级电大要与时俱进,应尽快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当前要把更大精力和财力投入到“职业人教改”项目,制定“双证书教育质量管理责任目标”,推行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提高全员教育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观念,彻底摆脱在教学和考试上对学生要求不严的现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使绝大部分学生获取专科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 明确会计专业质量标准

近年以来,电大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几经修订,但是新的培养目标表述仍然比较笼统,定位不够明确。培养规格缺乏刚性,没有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硬性条件,培养目标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因此,电大应当尽快明确会计专业质量标准。

对于教育质量标准目前有不同的诠释,笔者认为教育质量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知识和技能的最低要求,在这一范围之内是能够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从业的资格凭证。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笔者认为电大应当审时度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结合用人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改进质量,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会计专业质量标准,使学生毕业时获取专科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 建立教育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又称QC小组。我国企业引进、推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三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凡是开展QC小组活动较好的企业,都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改善。QC小组活动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企业的质量管理观念,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各级电大在实施人社部“职业人教改”双证项目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经验,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由“一把手”负责,成员包括教学与教务主任及管理人员和广大教职工。QC小组活动应围绕专业教学培养目标,针对招生、教学和考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采取有效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开展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可以看出,电大成立30年来,造就了一批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QC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将对电大会计专业“双证书”制度教育质量取得突破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二)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鉴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职业道德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

1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应列为必修课程

电大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之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坚持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在实施双证项目时,把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应列为重要课程,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因会计人员一旦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将受到

严肃处理,甚至被逐出本行业,为确保会计职业的声誉。

2 深化教学改革

电大应针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开展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形式上。除了一般的讲授外,还可以邀请已毕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校讲授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知识,这样的讲座,可以使在校生感觉亲近、可信,易于交流。运用职业道德警示教育。让学生对一些违法会计行为的典型案例和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典型案例,开展广泛深入地讨论。可以提高学生会计法律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辨别会计是非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逐步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专业大学生初步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为其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奠定道德基础。

(三)适应职业人的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利

人社部“职业人教改”双证项目关注当前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特点,聚焦职业人教育,确立了以课程内容体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地方电大应注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适应职业人的需求,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利。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选课。

1 要根据会计专业特点选课

会计专业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选课时尽可能多选择一些会计操作与会计实验课,以满足会计岗位技能的要求。例如。在专业基础课中选修会计实务操作,在专业核心课中选修基础会计实验,对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非常必要。

2 要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选课

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岗位。需求也不尽相同。学校要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帮助学生选修课程,例如,有些学生既想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想获得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在专业基础课中选修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在通识课中选修个人理财;又如有些学生想专科毕业后继续本科段学习,就要指导学生专科段选修政治经济学,本科段选修西方经济学。

3 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选课

要满足职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选择课程。例如一些学生在取得会计证书以后,会争取更高级的技术职称,可以建议选修国家税收、纳税基础与实务:获得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欲进一步获得技师资格,可以建议选修现代金融业务,这对职业人职业发展与终身发展有一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