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环境下我国旅游企业知识资本体系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的常规管理方式之一。在现代企业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企业的主导资本形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知识资本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有效手段。
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中已隐含着知识资本概念的萌芽。罗默在解释“索罗剩余”的来源时,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之外,还有一种生产要素在发挥着作用。舒尔茨在其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中,认为这种发挥作用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就是在人力资本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因为,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除了人力资本以外,还存在着多种无形资本在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于是,将这些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对经济发展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的资本称为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的雏形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K.Galbrainth于1969年首次提出。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形式。后继研究者对知识资本的内涵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距,是知识企业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的合成(Edvinsson Sullivan,1996);知识资本常以潜在的方式存在,是你无法触摸到,但却是使你能够富有的东西(T.A.Steward,1994),后来,他又进一步认为,知识资本是能够用来创造财富的知识材料,包括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和经验等(1997);知识资本是能够为组织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有技术等的财产(M.S.Malone,1997);OECD认为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顾客资本的总和。
知识资本是组织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资本是相对独立的资本,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本。知识资本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舒尔茨认为,在现代经济中,实物资本、劳动和生产要素已经沦为经济增长舞台上二三流的小角色,而让知识资本独唱主角。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成熟,知识资本将逐渐取代实物资本成为现代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旅游企业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行业,知识资本是旅游企业的主要资本形式。旅游业一般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与旅游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共同特征是:企业的运作依靠于企业所获取和掌握的信息,企业的发展来源于企业人员的开拓性努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在企业中只起到辅助性作用,企业的地理位置、声誉、社会效应、顾客忠诚度等无形要素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006年底,我国旅游业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为我国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WTO环境下,旅游业的竞争出现了新的形式,有形的实物资产在竞争中逐渐居于次要位置,而无形的资本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逐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知识管理已引起我国旅游界的全面关注。近年来,知识管理已在我国各类旅游企业展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知识资本结构的解析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前提,因为只有清晰地识别知识资本的要素、内涵及脉络,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各种知识管理策略。同样,对我国旅游企业而言,WTO环境下知识资本体系的解析是旅游企业开展知识资本管理的基础。旅游企业知识资本的解析一方面要借鉴知识资本的共有特征;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旅游市场开放以来旅游企业的现实环境。因此,旅游企业知识资本结构体系的解析是我国旅游企业有效地开展知识资本管理的首要策略。
二、我国旅游企业知识资本体系解析
在管理学理论体系中,知识资本的概念出现于1988年,距今仅二十余年的历史,由当代管理学宗师彼得·德鲁克在《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提出。在现代企业中,知识资本与实物资本并列为企业的两种资本形式,共同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对于实物资本体系的解析,以复式计账的出现为标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如今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对于知识资本的解析,现在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开发。其中,A.Brooking、Edvinsson Sullivan、澳洲的K.E.Sveiby教授以及T.A.Steward等在知识资本体系解析的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T.A.Steward认为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所构成,即著名的H-S-C结构。在这里,人力资本是组织员工所拥有的各种技能和创造力;客户资本是指具有外部相关性的组织能力;结构资本是指不依附于组织人力资源且不能外化的其他组织能力。Sullivan认为,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构成。其中,人力资本指未编码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资本指已编码的知识资产和经营资产。澳大利亚的斯维比教授将知识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安妮·布鲁金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可以分为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人力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
知识资本体系的不同划分方式从不同视角解析了知识资本的内涵,但却体现了知识资本的共同特征,即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对实物资本的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内化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运作机制之中,是企业垄断优势形成的源泉。知识资本在本质上是企业的“软资产”,而不是财务资本,更不是实体资本。对于不同企业而言,企业的类型不同,知识资本的结构体系也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企业而言,企业的环境不同,知识资本的结构体系也将发生一定的变迁。从财务资产的视角来分析,知识资本不仅涵盖无形资产,还包括未曾纳入规范性会计核算的人力资产、依附于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编码知识和未编码知识等。
本研究借鉴于知识资本结构的普遍性特征,并联系我国旅游企业的运作环境,特别是联系WTO环境下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上所出现的新的方式、观念和现象,将WTO环境下我国旅游企业的知识资本体系分解为四个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市场资本和客户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依附在人力资源上的资本价值,包括专业服务能力、业务改进能力、技术培训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指标;结构资本是指依附于星级酒店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之上的管理能力,表现为结构化知识和非结构化知识的总合,包括战略定位、组织结构、经验借鉴和内部优化等四个指标;社会资本是指旅游企业的社会性效应和影响,包括社会信誉、融资能力、内部协调和经验积累四个指标;客户资本是指星级酒店积累的客户价值,包括个性化服务、绿色服务、顾客满意度和区位优势等四个指标。在这四个构成要素中,人力资本是基础性的资本,是其它要素资本价值的源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构建我国旅游企业的知识资本体系,如表1所示。
三、模型验证
(一)技术思路
本研究已将我国旅游企业知识资本体系分解为4个因子(潜变量)和16个指标(观察变量)。在知识管理实践中,这种理论体系的现实性有待进一步检验。也就是说,有些指标具有现实性的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出知识管理的特性,而有些指标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与我国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构方程模型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数学模型,用以分析一些涉及潜变量的复杂关系。当SEM用于验证某一因子模型是否与数据吻合时,称为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制对16个观察指标进行行业调查。在我国旅游企业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10份,问卷回收率为70%,满足数据调查中问卷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在回收的问卷中,选择有效问卷128份,从而使样本数与指标数之比为8:1,满足结构方程检验的基本要求。数据调查自2010年2月5日起,至2010年3月27日止,共50天。样本分布于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运输等4类企业,能够从行业上代表我国旅游业的总体特征。样本分布于川、陕、渝、滇、京、苏、蒙、豫、新、皖、浙、沪等12个省、市、自治区,能够从地域上代表我国旅游企业的总体特征。
(三)验证结果
本研究采用了SPSS11.5和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固定方差法),得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如表2所示。
四、结论
根据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因子协方差矩阵与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设计的WTO环境下的我国旅游企业知识资本体系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根据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可知,指标X11与X13的因子负荷值较高,且存在显著性。因此,在我国旅游企业的知识资本培育过程中,旅游企业内部协调机制建设与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培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根据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可知,指标X3、X6与X14的因子负荷值较低,且缺乏显著性。因此,在我国旅游企业的知识资本培育过程中,业务技能培训、组织结构优化与绿色服务能力的培育等方面较为滞后,有待改进和提高。
本研究的展开基于我国旅游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现实性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科学性,能够为我国旅游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深入开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