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柔性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柔性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 柔性化教学的含义
“柔性教育”源于管理学中“柔性管理”一词,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权变管理方式,它主要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对组织进行人格化的管理。美国最早将这一管理模式应用于教学领域。柔性教育是指以满足科技与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培养学生未来适应能力为宗旨,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组合性、可选择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这里的“柔”与“刚”是相对的,它强调的是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应变能力[1]。柔性教学,是柔性教育思想在教学方面的深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体化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改善意识,尤其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柔性化教学包括柔性的教学目标、弹性的教学计划、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元的教学评估方法等内容。
(二) 柔性化教学的特征
柔性化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 柔性化教学内在的驱动性。柔性化教学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心理过程,注重从每个学生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以及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2]。
(2) 柔性化教学影响的持久性。柔性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改善意识不断增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然而这种自觉行动一旦形成,就可以对学生产生强而持久的影响力。
(3) 柔性化教学激励的有效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被尊重和实现自我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柔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更容易让学生实现自我,发现自身价值,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会计专业柔性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的柔性化是柔性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会计专业柔性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就是将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化是实现教学内容柔性化的主要途径。
(一) 明确会计专业柔性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1) 以培养人才的柔性技能和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为基本原则。会计知识的日新月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柔性化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的柔性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基本培养目标。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又是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专业,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会计学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要使会计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缩短实践与理论的距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所以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 抓好教材建设,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关键是抓好教材建设,会计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进行教材建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建设好主要课堂教材和实验教材等,使教材内容和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会计专业柔性教学的特色[3]。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按照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将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系统化,并将能力培养的要求有效地融入柔性化教学中,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
(4) 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模块化设计时,要从学生能力和师资等实际情况出发,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在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加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国外先进的理论。
(二) 构建会计专业柔性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模块
会计专业教学模块可分为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两大模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检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应用于实践。两大模块内部又根据其研究方向、应用领域和难易程度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子模块。
(1) 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基本原理模块、基本分支模块、主干教学模块、前沿理论模块和行业理论模块。
基本原理模块对会计的概念、职能以及会计信息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初学者对会计的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基本原理模块主要指会计学原理,按照教材内容的内部逻辑性将其分为会计发展史介绍、会计工作基本流程和经典案例分析3个层次[4]。基本原理是进行后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是模块中最基本最简单的部分。在其他模块中会对这些基本原理知识进行深化、复习和理解。
基本分支模块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法务会计4个部分。这些是会计应用比较重要的分支,是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法务会计,应在教学环节中向学生予以介绍。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在原来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或合并[5]。
主干教学模块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以及根据具体师资情况开设的专业双语课程。该模块内容涉及的难点和重点多,且与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紧密相关,因此,这个模块在柔性化教学模块设计中应安排较多课时。
行业理论模块主要包括预算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石油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等特殊行业的会计。会计人才的就业面广泛,设计行业理论模块,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对各行业的会计工作进行了解,方便以后从事各种行业的会计工作。
前沿理论会计模块主要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比和解析以及对国内外前沿理论的引入与介绍,可以通过选修课和专家讲座的形式实施开展。
理论教学的各个模块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无论怎样进行组合,都必须存在基本原理模块。
(2) 实践教学内容模块,主要包括手工实践教学模块、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块以及社会实践教学模块。
手工实践教学模块,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支模块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具体的实践应用。它与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支模块是对应的。该模块包括会计数字书写、珠算、识别原始凭证、审核编制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开设账户、登记账簿、对账与结账、成本计算、利润分配、编制报表和审计业务实验等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把会计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的应用型学科。现代很多企业使用电算化代替了手工记账。该项技能的掌握将有助于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该模块包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一些规定、会计软件的结构体系、会计软件操作技巧、会计业务电算化处理技能等内容[6]。
社会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是指由学校牵头与采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沙盘模拟、聘请现场工作人员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校外实地体验,接触实际的会计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参考文献
[1] 肖伟东,邝涛.“柔性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137-138.
[2] 杨嘉孟.高职院校学分制柔性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2008(9):138.
[3] 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设想[J].会计之友,2008(1):69-70.
[4] 孙玉甫,李伟.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经济师,2008(2):135-137.
[5] 涂爱飞.加强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230-231.
[6] 林小星.模块式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