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加快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中,人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会计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一项职责,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当以《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为准绳,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做好会计工作。笔者就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浅淡一点。

▲▲一、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集中核算制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推动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基本职能之一,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课题。集中核算制是把会计管理权集中起来,受财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消除了对单位的依附关系和顾虑,使他们从“不敢言”、 “不愿言”中解脱出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抵制和报告,行之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还有利于实现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的经营、管理、决策和处置的持久,全面监管、全面改善会计的执法环境,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二)能提高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会计法》立法的首要一项。会计集中核算制严格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把目标业绩与奖惩挂钩,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人员造假账的动机。鼓励会计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会计反映和监督,维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的生命线,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发挥其决策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将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为向使用者提供对决策和评估管理业绩有用信息,“有用”应当由反映信息品质的若干质量要求所构成。一般认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四个特征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而不同会计政策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到国家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影响到经济杠杆调控经济的力度和效果。

(三)促进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通过制定完善的各种财会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建新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使会计人员理直气壮的依法行使会计监督职权,规范各项资金收支,从源头上遏制随意挥霍国有资产、滥发钱物、虚报冒领等违纪事件发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号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

(四)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政府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一种自我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制的目的,在于以制度确保会计人员正常行使核算、监督和管理财务活动的职能,坚决抵制单位领导的错误指令,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缺点

建立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强化会计监督,坚持依法理财的重要内容。会计监督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独立性,集中核算制是建立一种强化会计独立性的有效机制,对会计人员采用直接管理形式,即从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出纳当中抽调业务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由地方财政局主管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会计机构、会计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的档案,职务任免,业绩考核,工作调动,工资奖励,福利待遇等事宜,均统一纳入核算中心管理范围,不参与被服务单位的任何经济分配。核算中心按财政预算的款项如党派、团体、文化事业等分设财会人员各负其责核算业务。被服务单位公务费由本单位的报账员到核算中心核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点

第一,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可分为三类: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规范性失真是由于会计规范不完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中中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短期内无法消除,且这类信息失真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导向,所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小。违法性失真则主要是会计信息披露者主观原因造成的,有着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便从中牟利的明确利益导向,其结果往往就是误导相关利益人的投资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从总体上看,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问题已达到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地步,大量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导致经济、法律杠杆调控功能和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功能反射作用发生阻滞与扭曲,进而诱发社会资源配置秩序紊乱失调,这无疑增加了报表使用者行政决策的难度。行政事业单位做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和掩盖违反有关规定的不合理开支。会计集中核算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会计集中核算制可以防止虚假会计信息,防止资产所有者权益受到侵犯,真实反映财产使用者经费开支的收支结构。
第二,会计集中核算制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独立。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任命制,会计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直接依附于所在部门或单位,会计人员随之成为该部门或单位的一员,与财产使用者存在着利益和职业上的依附关系,这势必造成会计监督不力,而会计集中核算制使会计人员摆脱了与单位的这种依附关系,能够相对地独立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不合法行为,使会计工作进人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就业务工作的操作上来讲,相对地减少了工作环节,比如年终调整预算款项,核算中心就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由核算中心调整预算收支款项,被服务单位不参与款项的调整工作。实行会计机制集中核算制后,对原始凭证所载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报销手续是否齐全,对经济业务的经手人、领发人、审批人都有了较高的要求,相应地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被服务单位主管领导、报账员、经济业务的经手人的责任感也增强了。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不足

首先是核算中心财会工作的稳定性与会计人员的流动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财会人员在单位工作中的既服务又监督的角色,客观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然而这些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取得,是与其在具体工作中对单位经济活动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分不开的,不经过一定时间的行业熏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的切身摸索与锻炼,在会计工作上是不会得心应手的。所以,核算中心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不容忽视。

其次,弱化了被服务单位报账员相应承担的核算、监督、预测、分析等会计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被服务单位会计职能的发挥。因此,要强调报账与核算中心财会人员相互配合,承担起会计的各种职能,为本单位领导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会信息。

再次,给用款单位急需资金带来不便,特别是对大单位用款的及时性影响较大。

▲▲三、加快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全面动员,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会计集中核算是对财务体制的一种根本性变革,必然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制约了单位负责人的财务审批权利,触动了小单位的集体利益。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必须首先解决思想问题。因此我们要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作用、意义、目的,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是会计工作改革的基础,要把会计集中制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级财政和有垂直关系的主管部门要多向本部门领导集体和人事主管部门请示,多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这是集中核算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要积争取纪检、监察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为会计集中核算制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三)核算中心的财会人员、被服务单位的报账员要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明确会计职责权限,强化会计监督,在不影响法人按规定行使职责权限的情况下,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在经济活动发生和管理上,以行政负责人为主,会计为辅的原则。二是财会人员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

(四)提高核算中心财会人员及单位报账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财会人员及单位报账员定期岗位培训制度,在财会人员中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财会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