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

一、盈余质量定义

目前,对盈余质量尚无统一的定义。Lev(1989)认为盈余质量是指盈余信息在资本估价市场上的决策有用性,后续大量研究采用了此概念;也有的研究者从应计盈余真实性、持续性的角度研究盈余质量(Sloan,1996;Scott Richardson,Richard G.Sloan,Mark Soliman and Irem Tuna,2004)。Patricia,Weili Ge和Catherine Schrand(2009)认为盈余质量是如实反映企业盈余产生过程的程度,以及盈余信息和各类决策者决策的相关程度,即如实反映和决策相关性。程小可(2004)认为“盈余质量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即盈余的预测性” ,同时他认为盈余的预测性受盈余的结构性、持续性和及时性的影响。本文以辽宁省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的持续性和真实性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二、辽宁省上市公司现状

截至2009年10月31日,辽宁省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共有52家,但东北证券(原锦州六陆)属于借壳上市,注册地在长春,已不属于辽宁省上市公司,故将其排除,则辽宁省实际上市公司为51①家,占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3.14%,居全国第12位。51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制造业(29),房地产业(5),批发和零售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3),交通运输、仓储业(3),建筑业(2)和传播与文化产业(1),信息技术业(1),社会服务业(1),农、林、牧、渔业(1),金融保险类(1)。制造业类公司是辽宁省上市公司的主力军。

截至2009年10月30日,辽宁省上市公司总股本为395.92亿元,总市值近3 234.34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的1.6%;流通股本为216.80亿元,流通市值为1 441.56亿元;国有股股本为119.78亿元,法人股股本为31亿元。平均市盈率为66倍,高于沪深两市当天平均市盈率(深市:39.58,沪市:25.98),平均市净率为4倍,5家公司被特别处理(ST)。2008年末,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2 483亿元,占全省GDP的18.4%;实现净利润70.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净利润总额的19.19%。辽宁省上市公司的发展对筹集社会资本、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盈余质量评价

盈余质量的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如基本面分析法、基于应计盈余质量研究法、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分析法、具体项目法、盈余与现金流的关系分析法以及其他方法。因为辽宁省上市公司只有51家,其中机器人(300024)2009年上市,没有可具体分析的数据,实际分析的只有50家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一些公司上市时间较短,不适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所以采用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和盈余与现金流关系法,评价盈余的持续性和盈余的近现金性即真实性质量特征。

(一)盈余的持续性分析

盈余的持续性越强,投资者利用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盈余的能力就越强,盈余信息和投资者决策的相关程度就越大,盈余质量就越高。基于此理念,将利润表按持续性大致作如下划分:

非常项目前的的净收益(核心收益,持续性强)××

特殊和偶发项目(持续性低) ××

持续经营收益 ××

非常项目(无持续性)××

总收益(中性)××

净收益(中性)

总收益和净收益的持续性是中性的,主要根据前面项目的比重来判断。据此分析,我国现行利润表中营业利润是核心收益,持续性强。结合以往经验,总结评价标准如下: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80%以上(含80%)为盈余质量上乘的企业;比例在60%~80%(含60%)之间为盈余质量及格的企业;低于60%的,则盈余质量较差。与现行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一样,笔者将营业利润作如下定义: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

笔者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应属于特殊和偶发项目,持续性低,故将其排除在核心收益之外。表1为辽宁省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统计②。


从表1统计可知,2007年30家、2008年28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为及格以上,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和56%;2007年17家、2008年12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较差,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4%和24%。亏损的企业由2007年的3家增至2008年的10家。预计,2008年10家亏损的公司为避免被特别处理(ST)或摘牌,在2009年很有可能进行盈余操纵。通过两年的比较分析,发现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下降趋势。

(二)盈余与现金流关系分析

采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值来衡量盈余与现金流关系。营业利润仍采用(1)式计算方法。之所以采用此比值,主要基于如下考虑:这两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的核心收益;从计算过程看,它们之间应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两指标反映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基础不同:营业利润反映了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利润和应计利润两部分,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只反映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但是该现金流不但包含本期产生的,还包含上期和下期的应计利润在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但包含本期营业活动收到的现金,还包含上期赊销而本期收到现金和预收下期的现金,所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营业利润的比值应在数值1附近,过于低,营业利润的质量没有保障。结合以往经验,总结评价标准如下:比值大于0.8(含0.8)为盈余质量优良的公司;比值在0.6至0.8(含0.6)之间的为盈余质量及格的公司;低于0.6的为盈余质量较差公司。
比值为负号,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符号不一致,说明他们之间差异较大,盈余质量较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营业利润均为负号,暂时无法以正常标准比较。

从表2可知,2007年有30家、2008年有23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为及格以上,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和46%;2007年16家、2008年22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较差,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2%和44%。

(三)总体分析评价

为更好地说明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将前两种方法结合,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具体分析见表3:


A表示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B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比值。

从表3可知,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不高,综合评价2007年及格以上只有21家,占总数的42%;2008年则只有20家,占总数的40%,盈余质量有下滑的趋势。综合评价两年盈余质量同时为及格以上的只有7家,只占总数的14%。

四、结论

采用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值来评价盈余的持续性和真实性,是评估公司盈余质量较为简单但却很实用的方法,它帮助我们对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区分,若要具体分析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下降的原因,以及同全部上市公司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所处地位如何,还要使用其他盈余质量评价方法,这正是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