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视野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
摘要:跨入新世纪,环境污染逐渐发展到空前严重的程度,并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要设计出一套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制度,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企业的决策者们提供更加详细的绿色会计信息。本文为此以绿色会计为切入点,构建了包含经济性财务指标、生态性财务指标在内的基于绿色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绿色会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性财务指标;生态性财务指标
当今社会,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经济腾飞,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面对着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实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与这一行动相适应,许多会计研究人员不断将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畴中,以价值形式,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环境造成的效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以促进人们环保的加强。从而也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和发展。很多会计界人士加入到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上来 ,在会计假设、要素、计量及披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很多都只限于理论上的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我认为,绿色会计必须完善其制度,重构绿色会计视野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绿色会计才能有效的实施,为企业的决策者们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1 绿色会计的原则
我们知道,会计原则是指会计系统运行的必然趋势,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表现为预期应达到的目的。绿色会计借鉴传统会计的原则,分别是客观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此外,绿色会计建立了与传统财务会计完全不同的。
1.1 合法行为原则
绿色会计的核算应该严格遵守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种环保政策和法规、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1.2 社会责任原则
对企业业绩的评估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绿色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以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
1.3 最大化披露原则
绿色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公正全面的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损耗、治理保护等情况的数据资料,不得瞒报、漏报或者使用虚假数字误导信息使用者。
1.4 允许偏差原则
绿色会计对计量对象不确定性导致绿色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只要使差错最小化,做到相对准确就可以了。
1.5 非法律规定义务原则
企业对环境治理负有的义务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也可以是在不存在法律义务时企业负有的推定义务。例如,企业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清除污染,是因为企业要维护自身良好形象,避免商业信誉受到影响。
2 绿色会计视野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
从国内外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看,现有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盈利性、偿债性、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都是基于利润的指标,反映了股东价值取向对企业财务评价的要求。在绿色会计中,要求企业关注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对环境责任的履行。现有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不能满足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的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应不仅可以满足经济性评价的要求,还应满足社会性和生态性评价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生态性财务评价指标在内的多重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1 重构原则
基于绿色会计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决策目标层、中间要素层、备选方案层三个结构层次,对指标体系的设计,本文遵循了以下原则:
2.1.1 完备性原则
完备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的信息量做到既必要又充分,不会因多一个指标就造成信息的重叠和浪费,少一个指标就造成信息的不充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包含经济性财务评价、社会性财务评价以及生态性财务评价三个方面,在进行指标设计时,本文力求所选指标能涵盖这三方面内容,对企业能进行综合的财务评价。其次,这些指标之间相对独立,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各自进行评价。
2.1.2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指标的设计可以满足横向和纵向比较的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指标均采用相对量指标,以使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财年之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
2.1.3 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要求所选指标具有较强的鉴别力,可以区分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财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
2.1.4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包括可计量性和可操作性。可计量性是指指标所包括的内涵可以进行定量描述;可操作性是指在选择指标时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现行报表中可以取得资料的指标。同时,所选取的指标不宜过多、过细,否则指标体系过于庞杂,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带来很大困难,使分析无从着手。
2.2 重构的组成
2.2.1 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
经济性财务评价是股东价值取向下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下,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是财务评价指标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将有效增加值等价值计算带入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分别从价值创造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会计的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见表1。
表1:绿色会计视野下的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
经济性财务评价 代表性指标 计算方法
价值创造能力 销售增值率 (有效增加值/销售收入)*100%
资产增值率 (有效增加值/总资产)*100%
盈利能力 销售报酬率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100%
资产报酬率 (销售收入/总资产)*100%
资产管理效率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销售收入/应收帐款
存货周转次数 销售收入/存货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 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负债/资产)*100%
利益保障指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2.2.2 生态性财务评价指标
生态性财务评价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1)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效益;(2)以更少的环境冲击,提供更高的价值;(3)促使经济成长,但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4)积极以创新提供更环保的商品与服务,来提高竞争优势与掌握商机。本文从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以及产品和服务五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财务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企业在减少商品和服务的原料密集度、能源密集度,减少有毒物的扩散,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使再生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永续使用等方面对生态所做的贡献和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详见表2。
表2:绿色会计视野下的生态性财务评价指标
生态性财务评价 代表性指标 计算方法
能源消耗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 能源消耗/产值
能源投入产出率 有效增加值/能源消耗
资源利用 原料投入产出率 有效增加值/原料投入
次生资源综合利用率 次生资源投入量/次生资源总量
污染物排放 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量/产值
产品和服务 环保产品销售比重 环保产品销售额/总产品销售额
总之,绿色会计视野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从人类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视角出发,着眼于高效率利用资源,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而解决在传统会计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系列棘手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丹.论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J].上海会计,2001,(6):20-21.
[2] 李祥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J].会计研究,1998,(10):18-20.
[3] 付洁,刘军.浅议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