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资产减值与会计职业判断

摘要: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如实地反映企业发生的交易事项,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越来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本文分析了资产减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体现,并对资产减值和职业判断的规范和加强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资产减值 职业判断 原则

一、资产减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体现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体现在所有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中,资产减值是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对经济资源损失或损耗的一种确认与计量。企业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则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从职业判断角度看资产减值的规范
从职业判断角度来看,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一项基本原则应是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以下我们对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分项讨论。
(一) 应收账款
企业之所以持有应收账款,是以商业信用的方式达到促销的目的。在应收账款向现金转化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一部分损失,即坏账损失;确认坏账损失是有必要的、是符合费用(广义)的确认标准的。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坏账准备)的计量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提取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从实施的结果来看,各企业之间的提取比例相差甚大,坏账准备的计提“五花八门”,影响了会计信息在企业之间的可比性。鉴于我国国情,我认为,在会计制度中分行业、分账龄给出提取比例的区间是可行的。
(二)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与固定资产基本相同。对于企业持有、使用中的无形资产也需要按照现金产出单元,而不是每一项无形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并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也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三) 存货
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对外销售(如库存商品)或进一步加工后对外销售(如原材料)。存货在销售实现时按照交换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其账面价值在同一会计期间转化为费用,这是符合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标准的。企业由于对存货管理不善,或市场发生对企业极其不利的变化,造成存货呆滞积压,其账面价值很可能发生永久性减值和可能性减值,从而符合确认为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标准,此时应确认存货减值损失和减值准备。但是,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经济原则确认所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是不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确认标准的鉴于我国许多企业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节利润的现实,笔者认为,我国应按照永久性原则确认存货减值损失,而且执行的标准应适当从严,具体地说,确认的减值损失应有足够的可能性,至少在短期内一般不能转回。对于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可以考虑由独立的评估机构参与。
(四) 固定资产
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不是对外销售,而是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服务于行政管理以及对外出租等。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方式不断转化为费用。它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一般表现在固定资产在企业中与其他资产相结合创造营业收入的能力。除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外,很难独立地判断每一项固定资产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由于企业主观原因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性账面价值减少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固定资产的永久性减值和可能性减值若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标准,从理论上说应当确认一项减值损失。

三、资产减值处理上职业判断加强的措施
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越来越完善,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的精神对资产减值进行判断和处理,增加了对职业判断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充实和更新知识,认真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具体做法如下:
(一)正确认识会计职业判断
新准则中会计准则制订没有过于具体详细,有关准则的内容规定没有太严谨,允许不同的备选方法并存,由会计人员判断取舍。这样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
会计人员应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对变化莫测的经济环境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供真实可靠、更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使用。但是不正确运用、滥用会计职业判断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对新情况、新问题和不确定事项,如若过分依赖职业判断经验来处理,不一定可靠,易导致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运用会计惯例发生偏向,进而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有关决策。因此,会计职业判断给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给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带来的影响及提出的要求,什么时候可以和应该运用、什么时候不能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等问题,都是必须要了解的。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
会计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健全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其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及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发表意见。
(三)重视提高会人员的职业判断的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建立在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宽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市场环境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在高等教育中,应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日后进行职业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注重会计人员对新形势的敏感性、观念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的更新,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讨论各项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学习财税、金融、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曹伟. 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 葛家澍,林志军.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4] 金棋萍. 对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科技资讯,200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