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制度和准则是两种不同的会计规范

?文/汪光荣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规范内容、本质属性、产生的背景、结构形式特征以及内容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在规范会计实务时,两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1. 从各自规范的内容看,会计制度主要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会计准则主要规范会计核算和披露的政策。

以存货为例,《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各种存货科目,分别规定了各科目的核算范围,不同增减方式下的核算方法,入账价格、发出时实际成本的几种计价方法,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应增设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清查盘点的核算方法,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原则和核算依据等,都是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方面的规范。准则主要就哪类存货和哪类企业应当采用哪种计价方法及相应调整的事项,以及应当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披露的事项,作了详尽的说明,属于对会计核算和披露政策的规范。

2. 从各方面的本质属性看,会计制度主要是一种技术性规范,会计准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性规范。

会计准则规范的是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会计政策作怎样的规范,即制定出怎样的会计准则,将会直接影响经济利益在有关各方(如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等)的分配,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有关各方经济利益的平衡协调过程。在国际交往中,本国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关系的处理,甚至会影响国家利益和主权。

3. 在产生的历史背景上,会计制度一般是基于国家计划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会计准则则是股份公司、证券市场高度发展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特别是证券市场进行干预、管理的产物。

我国1950年发布的《关于草拟统一会计制度》,明确指出是针对当时“各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十分紊乱,严重影响了经济核算制度的贯彻,使计划与管理遇到许多阻障”而制定的。会计准则是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根据股份公司的发展,在公司外部形成了以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主体的利害关系集团,因此,需要有一个编制财务报表的标准让公司遵守而产生的。

4. 在结构形式特征上,会计制度是一个完整的方法、程序体系;而会计准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实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逐步制定的,相互间既无严格的分类,也无法形成有序的体系。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由总则会计科目表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以及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等部分组成,无论从总体结构或从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安排,都显示出完整、有序和体系性的特点。如总则、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三大内容,已大体包括了从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如“原材料”科目说明就明确了“原材料明细账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逐笔登记”的内容)到向外报送或公布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处理程序的基本环节;会计科目表按照会计基本平衡公式,将全部科目排列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说明分别说明了与该科目有关的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而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又将它们作了系统排列。会计准则则不同,各项之间无一定次序,难以归类,不成体系。如果一定要说相互间有某种联系的话,那就是它们分别接受各自的“理论框架”的指导和评价。

5. 从内容的稳定性来看,会计制度通常是相对稳定的,而会计准则一般是活跃多变的。

由于会计制度主要是一种技术性规范,因此,通常很少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会计准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性规范,所以,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就非常敏感。而整个社会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瞬间万变,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急需规范的会计政策不断出现,原有的规范也常常在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日显滞后,就使得会计准则呈现活跃多变的态势。

一般地说,已有确定的会计处理方法,且已在会计制度中作了规定的,就按会计制度处理;需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中加以选择的,但尚未在会计制度中明确的(一般可先以会计处理规定加以明确,待条件具备时再充实到会计制度中去,不一定要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应先按会计准则的规定作好会计政策的选择,再按会计制度进行常规核算。



(作者单位:西湖区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