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

内容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己经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探索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质量监督体系;建立

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内部经营管理人员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需要而由会计人员提供的资料。而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提供的会计资料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虚假的、不合法的会计资料。
如今,会计信息失真己经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问题,分析会计失真其原因,探索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计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但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社会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必然对企业会计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无序和不健康因素,必然会反映到会计工作中来,比如各级行政部门的乱收费、乱摊派最终必然落在企业的肩上,甚至出现了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致使企业苦不堪言。
2、 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使会计信息失真有了相当的空间,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是对会计的核算对象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并经过加工后形成的。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但除少数如现金、银行存款等可以精确计量外,大多数要运用估计、假定的方法进行计量,很多数据的来源,往往是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带有主观性。同样的原始资料,出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就会输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不确定性,就可能导致信息反映不真实。
3、监督力度弱化,缺乏机制制约。
我国企业还没有普遍实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甚至对企业管理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和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亟待提高。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抗风险的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的薄弱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知识老化,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也使会计人员无意中加大了会计风险。
5、“利益驱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利益驱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领导人打着保护单位利益的旗号,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甚至出现一个企业设了七套帐,一为纳税,二为贷款,三为请功。美其名曰“适应不同产权主体需要”,以此或骗取贷款,或逃避税收,或化公为私,或截留收入等。一些部门领导为了加快本部门的经济发展,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企业经营者经不住“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诱惑,也就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来实现其所谓“业绩”。

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
1、各个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单位负责人负责的、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基础,由会计人员自我检查、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审计部门全程审核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从企业内部、从会计信息生成的关键阶段,进行质量把关,力争把不合格的虚假的会计信息消灭在企业内部,以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单位的信誉,这既是《会计法》的要求,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2、理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系。由于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块管理,并与上述部门有着紧密的人财物联系,因而形成了行业垄断、部门垄断,从而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坚决做到会计师事务所与所挂靠单位脱钩,使其实质上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并形成全部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统一管理的民间团体。
3、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制形式。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而且注册资本不大,缺乏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条件,这使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开展鉴证业务时缺乏压力,从而采用出具虚假报告的方式争取客户。
4、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范围。目前,我国法律尚未规定,所有经济单位都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大多是由经济单位自愿委托。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因无人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门庭冷落,另一方面造成大量虚假会计信息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轻而易举地流入社会,给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范围扩大到所有的经济单位,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这既可拓宽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空间,便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壮大,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更好的维护经济秩序,不留监督死角,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5、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会计信息鉴证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数量与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今后,应在继续扩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培训,重点培养注册会计师自我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客观、公正、谨慎的职业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真正的经济警察。
6、大力推进《会计法》执法检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能。《会计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主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实施监督的内容,第四十三条规定了财政部们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权和单位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财政部门应根据《会计法》的受权重点检查各单位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会计制度的执行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状况,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的颁发,加大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为各单位提供咨询服务,从人员和制度上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提供事前监控。
7、强化政府审计,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高。政府审计是政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审计应根据《审计法》赋予的权力,在独立、客观、公正鉴证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质量鉴证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检查,从而促使注册会计师和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监督的有效性。
8、完善司法审计与新闻媒体披露。建立司法审计制度,加大对重大的会计信息失真、虚假案件的处罚力度,重点对指使造假者、实施造假者、出具虚假报告者、政府监管中的续
职者、合谋者、受贿者进行打击,在追究其刊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追究其民事责任。增大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从而促进每一个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人员不愿意、也不敢造假。
9、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目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泛滥,不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是单位负责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会计人员本身是被逼所为,如不能建立一套对会计人员进行保护和奖惩的具体法律、法规,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做假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