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应解读的关键内容
企业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对于不同的使用人,他们的分析目的不完全相同,所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关系人员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调查,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二)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 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三)分析影响公司利润增减变化的因素
一般市场背景、经营环境、经营方向的改变、公司管理水平、重大事项的发生等等,都能引起有关财务数据较大幅度变化而造成对利润的影响。首先从市场背景看,如近年来由于世界局势动荡,经常造成原油价格波动,致使石油化工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受到较大影响。其次国家宏观政策对公司经营环境也会造成重要影响。
例如:在限制造纸业发展规模的政策影响下,致使上市公司“大理造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后公司进行重组并调整总体结构和发展方向,并更名为“保税科技”,2000年在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公司尽管造纸产品利润大减,但总体经营业绩令人满意。再次从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来看,当公司采取措施扩大销售,或提高控制成本和费用的能力等,都会促进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加。此外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和滑坡也会造成公司利润的增加或萎缩。
(四)将企业与同业比较,以更深入了解企业全貌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我所实习过的一家非上市公司,公司虽然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就显得竞争力缺乏,因为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这家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公司最终很难在本领域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