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财务预算问题的思考
摘要 企业必须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做好督促落实,认真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关键词 财务预算 财务管理 财务监控
预算管理是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考评,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及特点
1.1 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
(1)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企业预算制定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之间的权力范围。因此,预算的决定性作用是权力控制。这种权力控制是通过机械化程序形成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制度来实现的。
(2)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实现科学管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这必然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
首先,预算建立在对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并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反馈、适应和调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只有学会预测和判断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预算需要整个企业的协调配合,不可能由企业某一个部门关起门来做决策。只有在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重视下,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可能编制出实现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的预算方案。因此,预算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
1.2 企业预算的特点
(1)战略性。一个可持续发展企业,必定有着明确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战略。一方面,战略作为预算的前提,为预算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框架;另一方面,预算作为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可以将既定战略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固化与量化,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编制年度预算要站在全局及发展战略的高度上,从而保证年度预算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2)综合性。预算是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计划,应在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重视下,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可能编制出实现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的预算方案。
(3)控制业务活动与协调工作关系。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是保证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各部门必须经常对比、分析自身业务活动与各自奋斗目标的差距、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企业预算圆满完成。同时企业预算的编制是从全局出发,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协调各部门工作的结果。它可以促使各部门检查自身的活动和其他各部门活动之间的关系,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障碍和阻力,以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从而从自身做起,加强同各部门的联系,使各部门的工作得到协调。
2 实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2.1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现代企业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趋同,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势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因此,推行预算答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2.3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
随着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还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以及对资金的日常运用进行管理。企业能否有效地预算所需资金的金额,是否能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将其配置在适当的地方等,这此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2.4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和投资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则富,即满足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要使资本真正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本经营机制,必须促使企业按照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广泛有效地进行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企业要进行资本经营,必然要引入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2.5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在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把市场需求与企业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3 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
财务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三大部分,具体表现为:
(1)经营成果预算。主要预算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率、费用、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其作用主要是可以促进企业的收入增长、降低增效,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
(2)财务状况预算。主要预算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作用是可以盘活企业资产,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有效,达到保值增值。
(3)投资预算。主要预算投资项目、投资进度、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回报。该预算的意义在于可以掌握企业投资总量和企业发展方向,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
(4)劳动力成本预算。主要预算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统筹费用支出、人员的结构状况等。该预算的目的在于掌握人员信息及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水平。
(5)现金流量预算。主要预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通过此预算可掌握现金流量预算,可掌握现金流动信息,平衡资金余缺,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降低债务及资产负债率。
(6)特殊预算。主要是预算停业清理中位的人员费用、存量资产处置等。通过此预算可加快存量资产的变现速度,控制费用支出,制止资产的流失。
4 财务预算的监控
由于财务预算监控的对象是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而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涉及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全体成员,所以财务预算监控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
首先,应建立预算责任制度,实行分级负责,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从上到下人人有责的多层次责任网络,做到责权相当,防止有责无权、责任无法落实或有权无责、滥用权力的现象出现。
其次,严格预算信息反馈系统的报告制度。财务部门运用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统计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各业务部门要定期、及时做出预算执行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和认真分析执行差异,促进全面预算任务的完成。
再次,为了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必须把预算的考核结果与各业务部门的工资、奖金挂钩,与部门领导的任免、升降、奖惩挂钩,考核一般一年两次。
总之,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只有公司上下一致,全员参与,各司其责,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