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的蓝海战略
一、中小企业蓝海战略概述
(一)蓝海战略的基本含义
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靠扩大需求, 做大行业的蛋糕来开拓新领域。蓝海战略的最大贡献,就是提醒企业家不要在自己熟悉的本业与同行进行恶性竞争, 而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有人进入的新领域,面前就会出现一片迷人的蓝海。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 ──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 ──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蓝海战略代表着战略管理领域的范式性转变,即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的转变。由于蓝海的开创是基于价值的创新而不是技术的突破,是基于对现有市场现实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猜想和预测,企业就能够以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方式去寻求它。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之所以称作价值创新,是因为,在这种战略逻辑的指导下,你不是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
所以蓝海战略的核心就是价值创新──不是单纯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争取顾客,赢得企业的成功。
(二)当今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生存现状
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中小企业具有生产经营灵活、适应性强以及较强的技术创新理念等优势,但同时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的短缺和技术的相对落后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又表现出产出规模比较小,企业缺乏战略规划,一味追求短期目标,缺乏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供应商的供求关系也不稳定,容易导致交易成本偏高的缺点。
就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而言:资金缺乏,投资规模小,融资渠道不畅,发展不足,效益欠佳。直到现在为止,中小企业也还没有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效应,经济效益增幅不显著;债务负担重,经营风险大;市场占有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弱;研发水平不高,缺乏发展后劲。总之,若不主动寻求改变,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堪忧。
(三) 蓝海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现实意义
对中小企业而言,选择蓝海战略,不仅能够克服自身不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且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目前自身的生存状况,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
1.蓝海战略的结果是创造了中小企业全新的需求和市场
蓝海战略强调: 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红海”竞争, 而是要开创“蓝海”, 即蕴涵庞大需求的新的市场空间。因为主流市场的规模很大, 社会关注度高, 会成为那些大企业的重视目标, 结果很容易就形成竞争激烈的红海。而中小企业不能参与主流市场的竞争, 坚持走次主流市场的道路, 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2.蓝海战略的思想体系使得战略创新可以被有效管理
中小企业必须靠产品创新去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信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蓝海战略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分析框架, 首先聚焦于客户价值, 再通过一系列规定动作完成对客户价值的排列组合, 最终形成全新的业务战略。这种明晰的战略创新思维方式加强了思维创新的针对性, 大大提高了战略创新的效率。
3.蓝海战略提供了一种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有效思路
中小企业更容易在客户需求层面上去创新。因为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 不能在核心产品层面上创新。但用现成的技术, 现成的原材料和工艺去开发独特的产品完全有可能, 当然前提是需要深刻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实施蓝海战略存在的误区
蓝海战略一经推出便对企业界产生巨大影响,面临激烈竞争而又苦于竞争能力弱的中小企业纷纷效仿,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但是,由于对蓝海战略的理解不充分,当中小企业对蓝海战略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势必会在企业内产生“蓝海混乱”,最终可能导致的灾难。
当前蓝海战略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个误区:蓝海是当今不存在的行业。这一误区认为“蓝海”就是所有当今不存在的行业,而“红海”是当前所有已经存在的行业。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无竞争”思想的模式化。认为在现有的行业中,不可能会有无竞争的事情存在,只要有了竞争,就是红海。那么所谓的蓝海,就只能是当今不存在的行业。事实上,不存在的行业的确是蓝海,但这并不是蓝海战略的全部。正如《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W. Chan Kim 和Renee Mauborgne所说:“尽管有些蓝海完全是在已有产业边界以外创建的,但大多数蓝海则是通过在红海内部扩展已有产业边界而开拓出来的”。
第二个误区:蓝海是无竞争的。造成这一误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追求“无竞争”。的确,整个蓝海战略的中心思想就是“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通过价值创新开创无竞争格局。这样一来,蓝海战略就只能是建立一个新的行业,在这个新的行业中,别人还没有进入,也没有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当然是一片蓝海。但是实际上,“超越产业竞争”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者,而是要让企业将目光从竞争者身上移开,不以竞争者的标准为价值提供的依据,而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标准,将目光转向消费者。
第三个误区:蓝海战略是不系统的。这一误区将蓝海战略的理解为割裂的、不系统的。造成这一误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前学者们对蓝海战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即使在W. Chan Kim 和Renee Mauborgne 两位教授的著作《蓝海战略》一书中,也只介绍了制定蓝海战略和执行蓝海战略。实际上,笔者认为蓝海战略作为一种战略,是有其系统性的。从纵向来说,要经过寻找蓝海、前期准备、执行战略、战略防御等多个步骤。从横向来说,要涉及企业财务、营销、人力等多个部门的组织变革。所以,事实上蓝海战略是具有系统性的。
最后,我们也应该注意,中小企业在追求蓝海战略时,要注意其稳定性。因为仅从短期的角度来说,过分地追求蓝海将导致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及经营上的不稳定。首先无论是什么行业,要找到一片蓝海都不是很容易的,寻找蓝海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仅仅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可能得不偿失;再者,如果总想寻找蓝海,企业经营总是变来变去,没有稳定性,则蓝海战略必将变成企业的“死海”。
三、解决中小企业实施蓝海战略存在的误区的对策
为了更好的发现、实施蓝海战略,笔者认为中小企业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正确认识蓝海战略,从不同战略类型中去发现蓝海
战略问题是关系中小企业长期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是中小企业成败的关键。现实中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专注于提高他们在同一战略类型中的竞争地位,而忽视了其他战略类型的中小企业的行为。而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必须关注和自己处在不同战略类型中的中小企业的行为,在不同的战略类型中发现新的机遇。
(二)重建市场边界以开创蓝海
蓝海战略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为自己重建市场边界可以让企业摆脱竞争,开创蓝海,规避风险。为此中小企业可以从从替代性行业中发现蓝海。因为从广义上讲,一家中小企业并不仅仅是在与同一产业中的其他中小企业竞争,而且还面临着生产提供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其他行业中小企业的竞争。替代性产品不仅仅是指产品的替换,也包括功能与形式都不同而目的却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企业也可以从互补性产品上发现蓝海。大部分产品和服务都不会单独被使用,一般情况下,这些产品的价值会受到别的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在这些互补产品和服务背后常常隐藏着巨大的价值。
(三)从客户链中去发现蓝海
中小企业必须注意到,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与最终使用者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存在着一些非常关键的影响者。在目前大多数的行业中,事实上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客户链,他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购买决策。通过分析不同的购买群体,中小企业可以发现那些以往被忽视的目标客户群。
(四)从功能性或情感性诉求的改变中寻找蓝海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基本诉求分为功能性的和情感性的两种。而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诉求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诉求方式拓展新的用户,当企业尝试改变已经存在的既定诉求时,常常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如情感导向型的行业通过增加功能诉求,会创造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从而受到客户欢迎。
(五)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发现蓝海
企业要深入分析企业经营受到外部影响的趋势变化,分析这一趋势将如何影响客户价值和企业的业务模式,从中挖掘客户价值和市场价值,抢先找到新的蓝海。事实上很多蓝海都是在红海的现有边界内开创的,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企业还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并努力与竞争对手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努力实现双赢的局面。
蓝海战略的出现给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更多的战略选择,中小型企业应正确认识蓝海战略,确立合适自身的选择,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以求能在竞争的大潮中寻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