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综述
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问题一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性的热 点课题.国内学者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吕铁、周叔莲(19991 总结了中国前20年的改革成果,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较为简单、粗放的发 展阶段进入到一个复杂的转折时期,主张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来实现产 业间生产率的均衡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最近 几年,学者们多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等问题结合起来研 究。何德旭、姚战琪(2008 )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 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 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提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方 向应该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发展的两 个车轮,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刘伟、张辉( 2ooa ),黄茂兴、李军军( 2009) 等也曾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技术选择联系起来研究.前者认为随着中国市场 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 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 力量。而后者分析了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认 为通过技术选择和合理的资本深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另外,张湘赣( 2011 )综述了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 会关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学术观点,年会主要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 升级、低碳经济与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创新与政府管制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 研究和积极的交流探讨,反映了当前我国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低碳经济发 展等领域新的研究进展.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国际上同样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热点问 题·Gene M. Grossman, Alan B. Krueger ( 1995)曾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O 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他们利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系列数据,检验一 个国家的各项环保指标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现没有证据表 明经济增长会给环境质量带来持续的恶化,相反,大部分指标表明经济增长的 初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的继续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将会给环境带来持续的改善。John Laitner ( 2000)也提出了一个研究结构变化 与经济增长的模型,探讨一个国家经济工业化中保留内生经济增长的倾向性.
而针对浙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学者们同样做了大量探索.吴江平、云鹤 ( 2008 )构建了关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型,根据实证研究 结果提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由一个部门带来的扩散效应可以推进经济的总t增长.黄晓莉(2008)也 在比较了浙江、上海、江苏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墓础上,对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 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产业布局及结构合理化的思路.卓勇良等 ( 2009 )围绕浙江最佳发展模式问题,从创业创新、转型提升、空间优化、民 生为重和区域比较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展开深入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加快浙江 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虞斌(2010)曾运用VAR模型考 察了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 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从长期来看,第三产业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动 态冲击和贡献度最大,从短期来看,第二产业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动态冲击和贡 献度最大;而从效率的角度,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都没 有明显贡献.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了当前国际 社会上的热点理论.很多学者和有关政府部门都认识到了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 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慢慢将能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 分析当中.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一方面是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条件下的现 实需要,能更准确的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开阔研究视野,实现跨领 域、跨学科的交叉结合.为了能更好地进行研究,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国内外学 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更深入地从理论上和前沿分析上把握产业结构优 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