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浙江企业家精神的发展状况
从影响企业家精神状况的各分项指标上来看,各变量2002-2009年增长迅速. 浙江的个体工商户由最初的1528854户增长为1986913户,从业人员由2755789 人增长为4294888人,分别增长了1.3倍和1.6倍,每年的绝对增长量很大;私 营企业数由24.73万户增长为56.66万户,增长了2.29倍,发展迅速.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由111.52万人增长到186.40万人,增长了1.67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由8612.81亿元增长到37997.98亿元,增长了4.41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 业商品销售额由3088.41亿元增长到17085.65亿元,增长了5.532倍;境内公路 里程数由45646公里增长到106942公里,增长了2.343倍。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各个市县近年来的企业家精神状况总体上呈上升趋 势,伴随着微小的波动.虽然各市县的企业家精神状况都日趋活跃,但是发展速 度和发展情况也并不平衡,毕竟各地区的内部环境存在差异.杭州、宁波、温州、 金华是得分墓数较大且保持持续增长的区域,湖州逐渐进入企业家精神得分大于 1的高水平行列,衡州、丽水基数不大增长速度也较慢,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波动 趋势,舟山的整体状况甚至比不上诸暨和温岭.具体说来,即使是同处于相似的 区域,各市县的发展速度仍有所不同。同属于绍兴市,绍兴县企业家精神发展速 度明显快于上虞和诸暨,而嵘州一直处于稳定微小增长的状态;同属于嘉兴市, 桐乡的增长速度快于海宁,平湖的增长速度快于嘉善,且两者都是在2005年实 现的增长速度的赶越。
从企业家精神得分的结果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印象中企业 家精神高涨的温州地区只排在第三位,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杭州.二者最初在2002 年的得分差距并不大,随后差距逐渐拉开并明显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两个 方面来解释.一方面,从2002-2003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开始普及,杭州的网络 经济迅速成长繁荣,至2008年杭州已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以行业网站为例, 浙江集中了全国SO%以上的比例,而杭州的网站数量又占到浙江的一半以上,著 名的例如网盛科技和阿里巴巴.截止2010年11月,杭州全市参与网络经济活动 的企业共计42697户,这些涉网企业占全地区189010户企业总数的22.6%.从 企业数量分布行业来看,第三产业涉网企业数量占了所有涉网企业的60.13%; 被调研的网络交易平台上发生交易笔数共150504.5451万笔,交易金额为 2101.35893亿元;每4户企业中就1户涉网企业,中小企业参与网络经济积极, 其中注册资本在50-100万元的内资企业达14665户;从交易模式看,占总数的 69.48%的经营主体同时开展B2B(企业对企业)和B2C(企业对消费者)交易, 且注册资本总额较高。.杭州的创业创新等企业家精神在网络经济中体现的淋漓 尽致.另一方面,杭州汇聚了浙江各地的商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杭经商的温 州商人数量也很多,其中在杭千余温州商会会员2009年就创造产值300多亿, 产业遍及IT、电子产品、房地产、市场开发、高低压电器等等,这里面不少以 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蜚声遐迩,地域得分的排名并不是否认了温州企业家精 神的活跃性。
这样从地市级层次再来比较一下浙江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浙东北的地级市 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浙西南的地级市包括温州、金华、 衡州、台州和丽水.从结果中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浙东北的企业家精神的活跃程 度明显高于浙西南,除舟山外,其他地区企业家精神的得分墓本都在1以上且保 持着稳定持续的增长;而浙西南只是温州和金华地区比较活跃,衡州和丽水一直 处在波动甚至略微下降的状态中,企业家精神得分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杭州、宁波、 温州、金华和绍兴,城市之间企业家精神的差距明显且在拉大,对比第一杭州和 最后一名舟山,2002年为2.419:0.339,2009年差距拉大为4.324:0.52,在未进前 五的城市中湖州增速较快而嘉兴增速较慢.
综上所述可得,浙江企业家精神近年来整体状况呈稳定上升趋势,但浙江 内部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情况也存在差距,并不平衡,浙东北地区的企业家 精神的活跃程度高于浙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