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暂停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分析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选择纵观共享服务的模式分类,笔者认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选择是一个复杂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不可能一味的模仿甚至完全复制国外共享服务的成功模式,需要兼顾我国企业自身的文化特征、所处生命周期、公司治理特性等因素,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每一个组织在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路径来考虑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机构时,都应考虑哪些对于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哪些有害,并不是说,对于其他公司有效的策略或者模式选择,同样对于自己的公司是有效的。为此,综合来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应突出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追求成本降低还是追求高质量的绩效未来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越多,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越强。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甚至不惜通过发挥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动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做大做强。组建初期,更多的集团公司依托优势企业、名优产品,带动同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后期开始逐渐通过兼并、重组由纵向横发展,由过去单一的企业集团发展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核心优势在于规模经济,因此,规模化成为企业集团发展的主流。规模经济是企业由于规模扩张而收获的成本优势,即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 尤指平均固定成本) 随着产出增加而下降。反之,则称为规模不经济。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恰恰依赖于规模经济、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取得优势地位。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多元化业务发展缺陷带来的管控分散、组织模式重复、信息隔阂、效率低下等规模不经济问题愈显突出。因此,选择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更多的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看重了它可以避免重复的组织建设带来的成本投入降低,由于标准化、自动化的操作可以批量处理业务,从而显著降低单位成本的优势。根据张瑞君、陈虎等(2008)的研究成果显示:很多西方企业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时,成本预期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其对标准化、高业务质量的预期。这些西方企业很多时候愿意使用更高的人力成本来从事共享服务业务,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绩效。而在对中国企业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成本领先战略往往是中国企业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首要目的,而高质量绩效更多的是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其实,这一观点也并不全面,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之初,确实由于片面的追求速度、规模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加大了对于成本降低的迫切需求,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集团也已认识到,大不等于强,我国的企业集团应加快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推进企业实现由做大到做强、做优的转变。而这个优的实现,必须从管理上要质量、要绩效。所以,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应结合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集中在市场模式与高级市场模式之间进行选择。而不能单纯的定位于简单的追求成本降低的基本模式,而是应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逐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实现高质量的绩效。这个观点必须要在我国企业集团的高层领导中进行贯彻。财务服务共享不是单纯的由成本驱动,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涉及人力资源的重新调整、程序和技术的重新设计、组织机构的重新构建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财务服务水平。如果选择模式的定位起点较低,甚至会使企业集团的高层在针对财务共享服务建立的短期投资预算上就树立起了成本意识,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将以恶劣的服务质量宣告共享服务的失败,甚至带来更高的成本,面临其他共享服务机构竞争的压力,这也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大风险因素。当然,削减成本固然是财务部门持续关注的,但站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度来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机构更应是未来的发展之路。高级市场模式与独立经营模式是一种最优的模式,但考虑到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差异、财务数据的机密性等问题,这可能仅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毕竟出于安全和同行业竞争问题的考虑,很少有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敢于将自己的核心财务职能交由其他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完成。对于现阶段的我国企业集团来说,还很不现实。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从追求成本降低还是追求高质量的绩效对比的视角考虑,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机构的建立更多的应选择市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