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法则与保持审计职业怀疑
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程演绎中,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笔者借鉴研究性教学思想,总结了5年来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3R研究性教学模式,该模式下的知识———能力联系关系如表1所示:1. 读书笔记提问式研究。《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和审计、证券分析等实务联系非常紧密,教科书的内容与实务相比,教条、刻板,不够丰富,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为了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读书笔记提问式研究法。具体做法是:①开列课外阅读书单,如:夏草的《远离财务骗术》、玛丽•巴菲特的《巴菲特教你读财报》、杰克•韦尔奇的《赢》等20部名家作品,要求学生从中选择2部书籍进行精读。②在精读的过程当中,根据自己现有知识对作品内容进行自问自答式的交流,及时在书的旁白处进行记录。③整理散落在书籍各处的旁白记录,记录自己更新知识结构的学习轨迹,课程结束,要求提交2篇读书心得,每篇字数不得低于5 000字。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通过这种撰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现实财务问题的关注度和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对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企业盈利模式、经营策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对评估和确定财务分析的关键环节有了更多思路,从笔者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接受并喜欢这种方法,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深度的思考。2. 专题论文分析式研究。《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框架相对固定,主要分为三部分:公司背景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每一部分都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分析思路和方法后,进行大量练习,才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讲而不练,学生体会并不深刻,难以和老师形成有效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专题论文分析式研究法”,针对每一部分内容提出若干个选题,让学生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搜集有关数据资料,采用学过的研究方法,进行专题论文研究。专题论文选题通常比较具体,例如:某公司近10年会计估计或会计差错变更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对某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某公司财务异常的识别与分析等选题,论文工作量不宜过大,一般在2 000 ~ 3 000字为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专项分析,课程结束,要求提交3篇专题论文。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通过这种专题论文分析式研究教学方法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和撰写水平。从笔者最近几年所指导的毕业论文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公司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深度、有内容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大篇幅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80%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在良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