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多目标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综述
1.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最终将能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到了产业结构的分析 中.国际上,戴维·里德(1992, 1995)系统论述了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他先是分析了科特迪瓦、墨西哥和泰国所进行的调整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认为这三个国家实行的发展战略产生了高水平的环境退化以及自然财富不必要 的浪费,结构调整没有把国家引向可持续发展;之后他又通过对九个发展中国 家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在实施结构调整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 他认为结构调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只 有调整和压缩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环保等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的学者在这方面也作了大量研究.姜照华、刘则渊( 1999 )根据可持 续发展的4个基本要求,即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 建立起了产业结构的Lagrange函数和优化模型以及求解方法。王维军(2006) 曾应用关联分析方法寻找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从 而分析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另外朱德明(1998 ),刘惠 ( 2001 ),王德发、阮大成、王海霞( 2005 ),田涛(2005)等也都曾从我国某 个省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 向.黄少鹏、胡登峰(2010)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成熟期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指出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城 市支柱产业成熟期进行转型,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
2.多目标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在能源和环境的约束下进 行.目标规划法作为运筹学上一个新的分支,对于研究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多目 标规划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运用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近 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此之前,对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定量研 究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等.而 随着目标规划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者们开始把它引入到经济学领域,结合 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结构调整问题.
国际上,( Dolezal, Vaclav, 1995) , ( Pardalos, 2000)等都曾用经济优化方 法研究过产业结构相关问题,其基本原理就是从现实的经济问题中分析出可以 控制的变量、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现实的约束条件,在这一墓础上建立适当的模 型,求解在现有约束条件下达到目标的可控变量取值. 国内最先运用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是(裴建峰、葛新权, 1998 ),他们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1992年中国产业结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持续 发展产业结构模型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后(潘文卿, 2002)、(薛声家,2006 ),(原毅军、黄棍,2008)等都曾运用目标规划法研究 过产业结构的静态优化(亦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或动态优化问题。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的研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尽管学 者们已经意识到了应该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 论结合起来研究,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但学术界对产业结构变动的 环境效应研究仍很薄弱,缺乏系统性.另外,大多数学者都只是将能源消耗或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来进行考虑,而不是将他们看作进 行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须面临的约束条件来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多目标规划 作为运筹学上的一种规划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了经济学领域.而当前浙 江经济巫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但是调整的路径仍在不断摸索中.产业结构 调整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寻优的规划过程,首先需要将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因此在更接近实际操作的层面上,运用运筹学上的多目标规划方法,寻求如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 作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