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内外关于资本流动的研究综述
资源的配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最主要关注的问题,而对资本流动的 最初研究也正是来源于此.在现有的文献中,资本流动被认为是由供需规律作用 引起的,并沿袭了资本从边际产量低的地区向边际产量高的地区流动的古典经济 理论.学者们对资本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也大多是建立在这一逻辑墓础上,如资 本流动的规律和特性、资本流动的成本变化、资本流动与配置效率问题等.高全 胜(2004 ),冉伦等(2004 ),义旭东(2005 ),麦勇、李勇(2006 ),李鹏( 2008 彭文斌、田银华(2010 ),任晓红、张宗益(2011)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资本 流动的原因、机制和特征.
1.资本流动的原因分析
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根据比较优势法则认为资本会从其边际产出低 的国家向边际产出高国家流动,从而获取高额的边际资本回报,而高额回报主要 产生于信贷市场上的利差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丰厚利润.同时,随着资本 流动成本的下降、利差的增大,从而引起更多的资本流动.
至于资本的国际流动方面,麦克道格和肯普认为是各国资本要素不同的供求 关系引起利率差异,从而导致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国内学者严浩坤(2008)也提出资本区际流动的根本动因是逐利和避险,他 认为廉价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运输成本的降低、新技术的使用以及税收、土地 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都是资本流动的动因,而且资本流动可以通过分散资本投资 的区域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选择资本流入的目的地,因此,影响企业投资区位决策的区位因子也是影响资本区际流动的因素,这些因子 主要有区域资源察赋、运输成本、投入产出价格、区域内技术类型、企业结构和 企业的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劳动力技能、产业结构和参与国际化的 生产程度等. 魏后凯( 2006)还提出,资本流动成本、获得资本的成本、资本的不同类型、 公司投资策略、企业区位选择的标准以及政策性和制度性因素等也都影响着资本 的流动。
2.资本流动的规律特征
肖灿夫(2010)采用Feldstein & Horioka模型,考察我国1985-2006年间的 区域资本流动性时,发现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是不断增强的.在经济发展非均 衡的状态下,必然会有资本的流动与重组,这种现象表现为资本由低效率部门向 高效率部门流动,由超前发展的产业部门向滞后发展的产业部门流动,由低级产 业向高级产业流动,由低效率地区向高效率地区流动(李劲、傅定国,1991 ).
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遵循以下规律:一是具有追求高回报率 的趋利性;二是资本流动量的距离衰减;三是资本流动的分散一集中一分散的阶段 性(白井文,2001;陈永国,2006 ).
在资本配置效率方面,龚六堂、谢丹阳(2004)讨论了我国各省份之间的资 本配置的有效性问题,并指出在1970-1989年期间,资本存量的边际生产率差异 水平在缩小,但从1989年起,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开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 的水平之下.
范剑勇(2004 ),文建东(2004〕指出资本的流动规律和经济地理有关.钱 雪亚、徐文哗、王秋实(2009)的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分布集中且德定,东部沿海 地区是资本分布的密集区域,东部沿海省市无论在资本数量还是资本结构方面都 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贺瑞、杜跃平(2005 ),封福育(2010)的研究表明资本流 动性强弱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以资本净流入为主,而西部以资本 净流出为主.胡凯( 2011)认为,我国1980-2008年东部为资本净流入地区,中 部为资本净流出地区,而西部则为持续的资本净流出地区;在东部地区内,京津 冀为资本净流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为资本净流出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