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化扩大内需的理论研究综述
刘易斯(A.Lewis, 1954)的二元经济理论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与 现代工业部门并存的现象.他指出,城乡之间在劳动生产率、居民收人上的差异使得农 村人口向生产率、工资水平高的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使二元经济 结构逐步消减,并且这种趋势会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水平.
托达罗(Todaro, 1969)认为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源于城市与农村 存在的工资差距,这种差异越大,那么相应的就有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他认为,转移 到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同城市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存在正比关系,同城 市失业人口数量存在反比例关系。托达罗模型对农村人口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高 收入的城镇地区流入的经济行为做出了正确的解释,但托达罗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 这些向城镇转移人口在城市获得的高工资是否足以弥补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的增加。
库兹列茨( 1991)和钱纳里(1988)指出,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经济结构会发生 一系列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社会的 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向现代工业社会的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二是 城市化,即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迁移的过程.
新古典经济学派则认为城市具有吸引人力资本集中的一系列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 现在工资差距上,也体现在就业环境、就业多样性、墓础设施、知识、信息、人文等各 个方面。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不断吸引各种人才向城市集聚,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集聚效 应,比如科技与知识的扩散与创新等等,为经济增长创造持续性的动力。
卢卡斯(Lucas, 2004)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理论, 解决了传统二元经济理论不能解释的为何不是所有农村人口都一下子转移到城市这一 难题.他构建了一个新型城乡二元模型,假设在这个模型里经济是无限增长的,在这一 模型下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密集型的第一产业向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第二、第三产业转 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