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现状分析
在前文中已作过简单的分析,一旦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之后,这两类金融资产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最终处理以及资产减值等会计核 算方面存在差异,相应地对当期利润等会计信息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虽然明确规定了企业须 将持有的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但是对于既可以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又可以被划分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准则中没有规定非常明确的分类 依据,只是简单的规定为这种分类应取决于管理层的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因素。也就 是说,这两类资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主观意图,管理层可以拥有比较大的空间 来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而不受会计准则的严格约束。正是在会计政策选 择的潜在动机、管理当局拥有较大的裁量权以及金融资产分类所带来的不同影响等多因 素的作用下,更激发了管理当局进行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由于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的核算过程中,有利于管理层的“控制”,能比较灵活的对当期收益,及以后年度 的会计收益等产生影响,所以从理论上说,管理层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之间进行选择时,在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据2007年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部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为 68.7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_51 070,共涉及到404家上市公司。其中279家为公允价值 变动的净收益,12_5家为净损失。我国有1570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在新准则的要求 下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核算,其中3_53家上市公司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 4894.29亿元,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32083.29亿元,交易性金 融资产的总额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07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7.70 070。由上 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额是所持有交易性金融 资产的7倍左右,在与总资产的相对占有比例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较交易性金融资 产高出了6%多。
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中,总共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为为34 583.74亿元, 约占到了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10070,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金额仅有_5 080.27亿元, 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为1.0407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额几乎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7倍。[29] 在2009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金额为额41 641.18亿 元,约占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6.73 070,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得持有额仅有2407.96亿元,占 资产总额的比例仅为0.39070。可供出售金融金融资产的持有金额约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17倍左右。
下面就以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元(600380)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的实际情况,做以下的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已知,健康元公司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中绝大部分 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造成的,投资性房地产对其的影响金额很小,可以忽 略不计。那么,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该公司三年中净利润的波动是非常大的。例如,2007 年为盈利72_507万元,而到了2008年则为亏损2696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项目的变动对净利润的变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2007年的32622万元收益下降 到了2008年63294万元的损失,相差了近9_5916万元,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亏损。
另一方面,从健康元的2007年一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中得知,2007年该公司持有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为93711万元,占到资产总额的1_5._58070, 2008年持有金额为22839 万元,占总资产的3.92070。到了2009年仅持有_5021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资产比 例为8.36070,持有金额和比例基本上是从多到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好相反,三年 中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依次为2.62 070 , 2.62%和26.3 070。结合上文的利润表,显然我们可以 发现,当该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额或比例较大时,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对净利润 造成了较大的波动,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为了避免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利润的 这种影响,2009年健康元公司大幅减持了该金融资产的数额,仅为_5021万元,同时更 多的持有了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 比例由2008年的2.62%上升到2009年的26.3 070,而这种变化也为2009年公司利润的平 稳回升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