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探析技术引进或创新、制度安排与个人碳排放曲线变动

1.技术引进或创新与个人碳排放曲线变动

交通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其原因是交通工具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碳排放 水平会持续增加.虽说碳排放水平增加的幅度较小,但考虑到庞大的存量效应, 交通部门碳排放量将以几何速度增长.策解该难题的关键是源头控制.什么是源 头控制?就是一方面要增加技术引进或创新,另一方面要减少老旧的交通工具使 用。由于减少老旧的交通工具手段主要涉及到制度层面,将放在制度环节分析。 此处只分析技术引进或创新的低碳化作用。

还是以上述的案例为基础,在消费者出行选择均衡点为A点时,政府采取 某些措施,引入了更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注意,此处可以先假设私人交通的碳 排放技术是不变的。通过公式(5-8 )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技术引进降低了交通 工具的排放水平。通过假设私人交通不变,只是改变公共交通的情 形,在不改变消费者最优化选择的前提下,个人碳排放量会减少了,其具体数值 决定于技术提升对于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水平的作用大小。在技术持续引进或创新 的情形下,个人碳排放曲线会向下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技术的同时,交通工具的存量也存在着二氧化碳减排 效果递减的规律.这也就是说需要进一步考虑技术引入的大小问题.当清洁环保 型交通工具引入的数量较小时,对于交通领域碳排放量的影响是很微小的,随着 时间的演变,甚至有可能交通碳排放量是递增的;当清洁环保型交通工具引入的 数量较大时,短期内交通领域碳排放量的减少量是显著的,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 引入的话,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将出现反弹。低碳技术引入的多少问题,还需要考 虑财税、管制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其实,消费者在出行选择或购车选择时,将会 遇到选择高碳排放型还是低碳排放型交通工具,这对于分析交通领域碳排放量持 续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本小节只是针对技术引入对于个人交通碳排放量的 比较静态分析,故而不在分析消费者动态选择对于交通碳排放量的影响问题。

2.制度安排与个人碳排放曲线变动

外部性是导致市场无效的原因之一。制度安排是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手段 之一在解决单一外部性问题时,产权界定等制度安排可能能够解决市场无效的 现象.而交通部门具有多重外部性: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和公共交通资源的外 部性.在双重外部性存在的环境下,有效的制度安排将是有困难的. 然而,即使不达到市场有效,制度安排还是会降低个人碳排放量.以公共交 通和私人交通为例,假设消费者原先的交通出行选择均衡是A点(如上例).由 于政府意识到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的重要性,减少交通工具出行是必要的,那么 政府将会出台车辆限行的管制政策.车辆限行表面上是减少私人交通的出行,提 高交通出行效率,本质上是改变了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当政府出台限行政策时, 交通拥挤现象能够有效地得到缓解,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等 将会减低,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而放弃使用私人交通。体现在公式 (5-8)上就是改变了权重(p, f ),当增加公共交通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 小于减少私人交通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时,个人交通碳排放量会减小.体现在 图形上便是个人碳排放量从B点向A点调整。

注意,虽然调整方向还是与其他因素的一样,但是在制度安排下,个人的效 用函数会发生变化的,表现在个人碳排放曲线上可能的情形见图5.7.从A点开 始后,在一定的出行比例的情况下,有可能个人碳排放量会降低,这可以从两个 方面来解释:一是限行之后,个人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交通拥挤得到有效缓解, 交通出行效率的提高,减低了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二是消费者在改变效用函数 之后,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了更高的效用满足.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交通的出 行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效用,以便替代由于私人交通消费减少所带来的效用损失, 这样的结果便是个人交通碳排放量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