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乔根森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通过《过剩农业劳动力和二元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而且乔根森的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与刘易斯也有所不同,后人有时也称之为农业生产剩余模型。 乔根森模型也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而建立的,有以下四个假设前提:
1.两部门假设。这与刘易斯模型的首要假设前提相同。即将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分为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两大部门。而且两部门间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2.农业生产函数假定。乔根森将农业生产的资本积累视为零,和农业生产相关的两个因素只有土地和劳动力,而土地资源数量是固定的,所以农业生产函数即是关于劳动力的递减函数。
3.工业生产函数假定。乔根森将工业部门的生产函数设立为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与土地资源要素无关。在资本积累一定的情况下,工业生产的增长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尤其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增长假定。即假定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生产总量皆随时间的推进而自动增长。 基于以上假设,乔根森分析认为,人口峰值增长率和农业生产增长率之间的对比关系将决定国民经济两大部门的走向与变动。具体来说,人口增长取决于农业生产,即取决于粮食的供应是否充足稳定。
当粮食供给充足时,人口会自然增长到生理峰值,这时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将大于人口峰值的增长率,农业生产出现剩余,随之农业生产劳动力也出现剩余,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将会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再加之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将会遵循工业生产函数的假设,即随着农业剩余所导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生产将不断扩张,整体国民收入水平也将不断进步。 而当粮食供给不足时,人口自然增长将会低于人口峰值水平,此时的农业生产增长率将低于人口峰值增长率,即农业生产的粮食产量将不能满足增长人口的粮食需求,因此需要全体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不存在农业劳动力剩余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那么同样也就不存在城市工业部门发展的可能性,这时整个发展中国家陷入到“低收入水平陷阱”中。
通过以上论述,再加之与刘易斯模型的对比,得出乔根森模型的如下要点: 1.乔根森认为,工业部门的发展依赖于农业部门的生产剩余,农业生产剩余是决定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刘易斯模型的分析建立是直接从农业剩余劳动力入手,忽略了剩余劳动力的来源,即农业生产的作用。 2.乔根森认为,国民收入水平是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逐步提高的。而刘易斯认为,在工业部门完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之前,国民收入水平是固定的。 3.乔根森认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决定人口增长,而当人口增长达到峰值时,经济仍会继续增长以至超过人口增长,此时就出现了农业生产剩余,以及随后一系列的发展变化。
总结以上关于乔根森模型的论述,可以看出,其较之刘易斯模型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指导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时要更加注重农业部门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同时也不忘强调市场经济机制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防止发展中国家陷入低收入水平陷阱。但是,乔根森模型忽视了农业资本积累的必要性,同时由于其坚持马尔萨斯人口论,将所有的失业与贫困都归结为人口过快增长,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