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探析低碳理念下长三角模式的构架

1.长三角模式的构建背景

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 上海市和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具有发达的水系、四通八达的运河、完善的 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目 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三角 洲的交通模式主要以公路和水路为主,城际铁路也是主要的客运方式.这成为长 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规划下,必须注意到交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容 量和能源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长三角洲高度集聚的城镇、人口和产业, 交通需求较大,土地、岸线资源紧张。从公路方面看,当前,运能大且可有效节 约土地资源、降低车辆废气排放的高等级公路数量少,灵活的技术标准研究和应 用不够;从水路方面看,内河水运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车船工具能耗 较高,污染较重,节能、减排的内河标准化船型研制、推广应用尚显薄弱,加大 了长江三角洲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

因此,长三角模式的构建必须在现有的交通格局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 入,突出科技创新,运用财税手段、优惠政策扶持、行政管制等手段,引导公路 部门、水路部门的低碳化调整,从而推动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实现。

2.长三南模式的构建目标

长三角模式是一种符合低碳环境保障优先兼顾经济发展的交通发展模式。其 交通模式在以公路、铁路为主要客运模式,水运、公路为主要货运模式的墓础上, 着重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升级等手段,控制公路运输的能耗和碳排放, 降低水运运输的相对能耗和碳排放,从而达到低碳环境的目的。

长三角模式的构建目标主要是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有效控制。经济飞速发 展,势必增加交通能耗和碳排放。在现有的交通大格局下,减碳途径主要从水路 和公路两个方面入手.水路方面,通过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和排放效率;公路方面,则是优化现有的交通工具存量,控制交通工具保有 量的增长,利用环境规制和技术升级等手段降低公路运输的能耗和碳排放。

3.长三角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

由于长三角洲城市群的交通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长三角模式的构建 只能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工具低碳化供给来实现.长三角模式的构建, 一方面需要依靠现有的交通网络,逐渐增加高等级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的 运行效率;另一方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因此, 长三角模式构建的墓本策略是在环境优化和节约能源的原则下确定的,以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为墓础,以环境管制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构建环境优化、资源节约 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

(1)实施低碳保障的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策略

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能够极大减少交通碳排放.低等级的公路基础 设施阻碍了交通效率的提高,抵消了部分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减碳量.提高国家 高速公路和辅助线路的公路密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硬件上保障公路系统 的低碳化调整.国家高速公路是我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主要承担 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中长距离运输,是区域内外联系的主动脉.高 等级的公路网络保障了交通的效率,属于最低碳的公路网路方式。

水路的墓础设施优化主要以高等级航道网和主要内河港口为基础,连接沿海 主要港口和货源地,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内河航运优势.同时,增加航道维护的 财政投入,尽可能减少航运的拥堵,提高航运的运输效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降低水运运输的能耗和碳排放。

(2)实施低碳供给的交通工具技术升级策略

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效率提升,从根本上给予了稳定的减排量.提高碳排放效 率的途径可分为环境管制和政府引导.通过制定较高的地方标准、严格执行机动 车国家排放标准,淘汰技术落后的机动车,优化交通存量,控制增量,逐渐提高 清洁型机动车的比例.制定鼓励环保车辆研发、推广和购买的倾斜性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居民的消费方式改变,实现区域公路部门的低碳化供给. 水运方面,进一步规范船舶的标准化和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淘汰制和目标责任负 责制,优化水运运力结构.在制度层面,可以制定差异性的财税制度,通过补贴 节能和减碳的船舶类型和奖励节能减排的优秀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的低碳化调整 积极性,实现水运低碳化运输.

(3)实施低碳环境的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策略

低碳环境的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是指构建“无缝高效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 运输枢纽.部分无法代表整体,如果单种交通方式的低碳化运输在中转环节受阻 的话(比如停顿等待等),就像生态食物链中底层种群数量减少,会影响到下一 层级种群的数量一样,会导致交通工具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增加。顺畅运行的交通 系统对能源节约和碳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综合运输枢纽的辐射范 围,合理布局,构建差别化的国家综合运输枢纽、区域综合运输枢纽和一般综合 运输枢纽,从而保障运输环节的低碳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