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探究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激励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产权、市场以及内部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创新型企业的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企业等相关部门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激励机制;企业;创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强调了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需要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在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和难以监督性,因此,组织除了寻找激励之道外,别无良策让员工尽心尽力。
1、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组织管理理论中,激励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合理地引入激励理论,用激发和鼓励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服务水平。
2、创新型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创新型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可以通过产权激励机制、市场激励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进行构建。
2.1产权激励机制
从产权的定义中不难理解,现代经济中的产权的重要内涵是产权所有人对财产的具体权责利关系。因此,在产权激励机制中不但要明确产权的所有者,更要明确产权所有人对战略创新成果的预期收入的支配情况。创新性企业的激励机制中产权激励机制的内容包括战略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战略创意收益的分配权[1]。
(1)战略创新的知识产权。产权可以分为有形资产产权和无形资产产权,对企业而言,拥有对一项知识的所有权可以增强其竞争力,有利于市场竞争,这将促进企业鼓励和支持战略创新的产生,包括对外来创新思想的积极引进;对提出创意的战略创新主体而言,拥有战略创意的产权是个人荣誉更是财富,既充分展示了自身能力,又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可以满足其对成就感的需要。
(2)战略创意收益的分配权。战略创意的所有者并不绝对拥有对企业收益的分配权,所以需要对战略创意收益的分配制度加以规范。可以赋予战略创意提出者一定比例的战略创意收益享有权,而对于其他战略创新方案执行者也需分配一定比例的战略创意收益享有权。
2.2市场激励机制
(1)外部市场激励机制。外部市场对创新性企业的激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复杂的外部市场虽然变化多端,但潜藏风险的同时也蕴含着机会,能给企业带来战略创新机会。另一方面,复杂的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将鞭策企业更为关注自身核心战略,加快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战略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内部市场激励机制。企业内部市场和一般意义下的外部市场对创新性企业具有同样的激励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创新性企业激励机制的内部市场激励机制就是建立一个交易战略创意的市场机制,其内容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内部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在产权激励机制之上,只有明确了战略创意的提出者拥有对自己战略创意的产权,并且该产权能得到保障,内部交易才能进行。另外,为了保护企业商业机密,所有参与交易的工作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
2.3创新性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是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提出创新性企业的激励机制。重点是从企业政策角度对创新性企业主体提出激励措施。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以创新性企业目标为基准,将战略创新目标逐步分解,直到员工个人,以此目标来激励员工不断提出创意。
(2)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通过承诺给予企业创新主体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权而激励企业员工不断进行战略创新的激励措施[2]。通过员工持股,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其在各自岗位上为企业创新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家持股制和内企业家持股制的补充,可以有效协调企业所有者、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关系,为战略创新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使普通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感。
(3)组织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大概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设计有助于员工交流和部门团结协作的组织结构,通过交流合作,员工可以接触不同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有助于获得创新灵感;二是要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柔性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及时识别市场机会和危险,对企业战略做出调整。
(4)薪酬制度。设计创新性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要充分考虑战略创新主体的激励因素。将员工奖金与员工提出并可实施的战略创意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对提出有效可实施战略创意的员工,及时给予精神奖励,并在贡献比较大时考虑其职位的晋升。
此外,还有绩效考评制度以及知识管理制度等等。
3、结语
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是人本管理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情况都不相同,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同样的一项激励措施未必能产生相同的激励效果。企业领导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从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具体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