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基于AHP建立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弥补现有绩效评价的欠缺和不足,有效做到实训基地建设的“事前”控制和“事后”的评价监督,促使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合理和发挥最大的效能。本文阐述了基于AHP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基于AHP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实证研究,以期丰富我国建立基于AHP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方面的理论和经验。
关键词:AHP 校企共建 实训基地 绩效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指学校和企业实行合作建设、合作教育、合作管理的实训基地,是我国高职教育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一种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近年来,笔者从教育投入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对高职教育投资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其绩效管理和评价非常欠缺和薄弱。在我们调研的近10所高职院校中,虽然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实训中心),有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并按教育部的评估要求,相继建立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但是,其绩效评价工作基本上处于边探索、边实践、边提升、边完善的状态。就实施情况看,尚处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中间阶段,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表现在评价指标注重基地建成之后的运行评价,属于“事后”评价,而没有基地规划即“事前”的评价。其次,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形式重于实质,所依据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不清晰,很多是照搬照套,因此,评价的指标过于笼统,难以定量描述,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得出的评价结论准确度不高,制约了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使实训基地既不能有效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又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的效益,造成许多高职院校大张旗鼓争取经费建立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忽视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和绩效管理,无法做到大投入大产出,导致了教育经费严重浪费。
二、基于AHP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研究的意义
针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的目的出发,提出以层次分析法(AHP)为指导,探讨构建基于AHP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Saaty教授开发一种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以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的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是常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指标测度时通常与模糊数学综合使用,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这对拓展和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有效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既能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又能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真正实现学生、学校、合作企业和社会等多赢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完善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从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功能、管理和相关主体评价等五大方面来考虑。基于AHP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弥补现有绩效评价体系的欠缺和不足,有效做到实训基地建设的“事前”控制和“事后”的评价监督,促使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合理和运行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二)能够提升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效性
基于AHP建立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其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绩效评价,关注实训基地运行投入、产出的效益,通过监控实训基地的运行,促使实训基地发挥自身作用,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到实处,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益。同时,绩效评估可以作为实训基地的后期运行投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三)能够提供实践示范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基于AHP建立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指标体系,在我校进行实证研究,这对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绩效,起到了先期探索与实践示范作用。
三、基于AHP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价中,考虑到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我们采取分步实施、逐步试点的办法循序渐进推行:在评价目标选择上,先以运作较好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再推广到其他类型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应用基于AHP建立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及标准,全面科学评价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并进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年度建设实绩考核。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于AHP构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模型
根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评价指标选取的内容,本文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功能、管理及相关主体评价等五大类指标,然后再根据各绩效评价指标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构造层次结构评价模型(见图1)。
(图略)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构造的层次结构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指标(目标层)、分类指标(准则层)、分项指标(方案层)和具体指标四个层次构成,对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分值设定及具体的评价等级标准,我们主要运用德尔菲法等分别确定准则层和方案层两个层次各因素的分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同时参照其他院校的相关实践及我校近几年来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价经验,首先给出了分类指标、分项指标的参考分值及具体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在广泛征求酒店管理人员、同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考量并调整,具体指标则全部由专家们自主给出每一个指标的分值,以平均值的近似值为具体指标的分值,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分类指标 分项
指标 具体指标 分值 评价等级标准 评分
A
(优秀) B
(合格) C(限期整改)
实训基地的规划 (15分) 指导
思想 校企共建 2
工学结合 2
建设
规划 与专业发展
契合度 2.5
建设论证 2.5
合作企业
选择 规模及知名度 2
地理位置与环境 1
食宿条件 1
校企合作经验 2
实训基地的建设(20分) 基地的
建立 建立时间 2
稳定性 2
校企共建方式 3
实习基地 3
仪器设备 2
师资
队伍 学校专职指导教师和教辅人员 4
企业兼职实习
指导教师 4
实训基地的功能(25分) 实践教学
与改革 实践教学任务 3
实践教学改革 3
工学结合与生产服务 岗位安排 2
工学结合程度 2
生产服务 2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科学研究 2
技术推广 2
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 职业培训 2
资格鉴定 2
指导推荐与吸收就业 就业指导推荐 2
吸收就业 3
实训基地的管理(20分) 规章制度
建设 学生实习期间
管理制度 2
专任教师指导
实习管理制度 2
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实习管理制度 2
学生实习效果考核与反馈制度 2
运行监控
管理 实习教学计划 3
实习教学文件 3
指导教师管理 3
学生实训管理 3
实训基地的相关主体评价(20分) 学生
评价 学生评价 5
企业方评价 企业方评价 5
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 5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 2.5
政府评价 政府评价 2.5
总分
综合评价
(三)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多角性原则,我们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评价主要采用基地自评、学校专家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进行。年底,各基地管理负责人参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表,逐项自评建设情况,准备佐证支撑材料并存档。学校校企合作办公室组织由院校评估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基地建设考核小组,通过现场考察、查阅建设材料、访谈教师或学生随机调查等途径,分别对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作出评价。然后把考核小组成员评价的结果及自评结果进行汇总,填写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指标评价汇总表,依据学校专家评价权重为0.3,企业评价权重为0.3,学生评价权重为0.2, 社会评价权重为0.2,基地自评权重为0.2,将各个指标评价分进行加权平均,这样计算出来的评价分数就能较直观、科学地反映出各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2011年5月,我们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台山碧桂园凤凰酒店基地(2008年建立)、广州远洋宾馆基地(2007年建立)、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基地(2007年建立)进行了绩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台山碧桂园凤凰酒店基地92.5分,广州远洋宾馆基地82.5分,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基地85分。台山碧桂园凤凰酒店在三个基地建设中成效是最好的,该基地校企共建程度深入,校企合作进入良性循环,学生的实训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各方的评价都不错,达到了优秀标准,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基地位置不在广州市内,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及对学生实训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远洋宾馆每年能够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实训,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且校企合作稳定,但在学生食宿条件、企业教师的指导、相关实训制度建设及实训过程监控方面还有待提高;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基地校企双方之间还有待加强沟通、磨合和投入,使基地实训学生数量能够增加,提高基地的实践教学规模,学生实训过程管理监控方面也还有待加强。这些分析结果与我们实际了解的情况相吻合,说明基于AHP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的,这些结论为我们对基地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指明了方向。X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A051)
参考文献:
1.林增学,温卫宁.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0):77-80.
2.沈梁玉,梅珊珊.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宁波市和谐社会体系[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71-74.
3.陈平,陈菲.广东校企共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思考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4):45-47.
4.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7(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