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对高校“无现金报账”的思考

摘要:“无现金报账”是高校探索财务报销问题的新成果。目前,较多高校已经局部实现了“无现金报账”方式,有效解决了报账难问题。对此,进一步研究“无现金报账”相关问题,分析“无现金报账”方式对财务报销带来的变化,切实加强对“无现金报账”方式的重视,可以为积极推行“无现金报账”方式,改进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 报销流程 “无现金报账”


  近年来,高校规模化发展和多校区管理运行,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财务关系的复杂性、财务内容的延伸以及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财务报销业务急剧增加,业务处理难度也不断增大,报账业务量急剧增多,常常影响了财务部门报账的效率。目前较多高校在逐渐推行“无现金报账”方式,这是当前高校财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资金安全、优化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探索和思考“无现金报账”,进一步抓住财务报销问题的实质,理清财务报销流程,正确了解、熟知、接受、优化和宣传“无现金报账”方式,可以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一、高校财务报销流程的演变及“无现金报账”的变化
  基于高校财务业务性质的特殊性,财务报销模式总体上较为固定,沿着相对稳定的财务报销流程进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不断更新和提高。近年来,为适应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在财务报销流程方式上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改进。
  从高校财务报销流程的演变来看,传统财务报销流程严格按照财务职责分工和岗位设置,逐一处理每个业务环节(见流程图1)。鉴于核算过程中,报销人员等待时间长,黄景文(2007)以“网上预约报账”为思路,将财务报销凭证的编制分离到财务报销人员,由财务报销人员预先进入财务预处理系统,将所报销的业务在账务系统中进行初步处理,再由财务部门审核人员进行核对,然后进入财务报销流程,从而减少财务报销人员在报账大厅等候时间(如流程图2)。然而,核算流程的简化,促使较多的报销人群集中到出纳岗位支付环节,报销人员难免仍要长时间等待。目前,“无现金报账”则是对此问题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蔡琳(2009)探讨了“无现金报账”,提出将所有现金付款业务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即学校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通过银企端通讯机对接)将报销款直接转入报销人工资卡或银行储蓄存折之中,不再通过现金支付来完成的一种付款方式(如流程图3)。由此加速报账速度,确保资金支付安全。
  二、“无现金报账”诞生的基础条件
  所谓“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主要指利用网络技术,将现有的现金收付或者银行支票支付转变为银行卡(银行转账)方式,完成财务报账程序。“无现金报账”方式简化了报销经办人在现金出纳处领取现金或银行转账流程,其最大特点在于无现金支付系统,该系统使得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链接,银行系统可凭凭证编号查询卡的业务金额。总体上看,采用此种支付方式可优化高校财务报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各阶段财务报销流程,“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主要源于如下条件: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成熟。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高校财务核算的手工记账方式逐渐被会计电算化所代替,从记账凭证的编制,凭证的审核和复核,会计科目、项目的运用,报销经费的管理都实现了电算化作业,使会计信息纸质版成为电子信息,便于会计信息的保存、传递和查询,为纸质现金向电子货币过渡奠定了基础。
  (二)网络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网络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应用,拓展了高校财务管理内容和范围,延伸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往来职能,实现了部分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功能。目前,各高校财务与银行单位之间在学生奖贷助学金发放、学生学费代扣代缴、教工工资津贴发放等方面网上业务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高校财务报销数据信息的网络传递和共享也开始有所涉及,“无现金报账”正是学校财务报销系统与银行结算系统对接,报销信息共享的应用。
  (三)网上银行支付的推行。从传统的财务报销流程看,高校财务报销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和银行转账支付两种。目前,由于多校区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在往来银行布点要求和学校银行账户管理等条件约束下,部分高校新校区在现金支取和保管方面受到了极大限制,由此网上银行支付业务开始用于单位之间的转账支付。网上银行支付与“无现金报账”支付在电子货币的应用、财务报销信息的传递和查询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四)公务卡和个人银行卡的使用成为“无现金报账”产生的雏形。当前,大部分高校已经使用公务卡,确保部门预算经费在财务部门的监管下有效使用。公务卡在日常报销业务中,较好地运用会计信息,将所报销的金额在公务卡中清晰显示,减少了现金流动。而个人银行卡业务主要在发放学生奖助学金和教工工资津贴方面使用较多,以确保发放数据的准确和代扣税基数的保存。卡的运用与“无现金报账”的区别在于前者仍需通过支票和电子数据进行传递,银行根据电子数据明细和所收到支票金额对照上卡,而后者则减少了支票传递,仅通过银行与学校财务之间的系统对接则可查询到卡金额。
  三、“无现金报账”方式应用的思考
  基于“无现金报账”对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的特殊要求,“无现金报账”在高校财务运用处于起步阶段。吴东霞(2010)从“退票问题”、“个人业务银行回单问题”、“银行对账问题”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无现金报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从内控角度对“无现金报账”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结合财务实际,“无现金报账”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外,仍需注意的地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报账习惯的打破。长期以来,财务报销人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按照财务报销程序予以财务报销并领取现金。而财务核算人员特别是现金出纳,习惯于现金或现金支票支付,日清月结是现金出纳每日下班前必须做的工作,银行出纳则承担银行对账业务。实行“无现金报账”后,现金出纳虽然减少了现金领取、清点、保管环节工作,但是要承担每日对账职责,处理未入卡的退票业务,其工作量不亚于银行出纳。报销双方对新报销方式的认识和行为上的适应尚需改变。
  (二)“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限定性要求较多,极大限制了其适用性。一是“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的多家银行业务同时开展尚需一个过程,多家银行同时进行取决于银行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程度,一般而言,学校基本账户银行开设此业务更利于资金管理和业务监管。二是银行卡数据库的初始化。财务报销面对的权益者不仅是在校教师或学生,还有更多的对外往来单位和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所具有的银行卡存于多家银行。由此会存在异地卡入卡、跨行入卡等“无现金”结算的处理问题。另外,还需要考虑无现金转卡对“卡”的特别要求,如临时和常用银行卡等。在银行卡数据库创建时都必须予以初始化,且在核实银行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一致性时需要确认。三是长期以来的资金转卡问题有个清晰界定。公务卡(单位经费)以“谁”的名义开户,以私人名义办卡则存在“公款私存”的违规行为;以单位账号转个人私卡在单笔额度较大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公款转移”嫌疑。
  (三)对账问题。目前,各家银行与学校对账业务量较大。在银行对账业务上,由于银行资金收支处理上存在资金信息不清晰、学校对账工作不积极导致学校往来款余额较大,各项资金认定工作相当复杂。若“无现金报账”后,支付笔数的增多,银行电子回单出具的滞后性,无疑加大了银行与学校的对账业务。况且,“单位业务”对账单和“个人业务”对账单交织在一起,易造成回单的遗失、混淆等,影响资金对账工作。
  (四)“无现金报账”银行手续费问题。“无现金报账”银行手续费包括银行转账业务手续费和异地卡手续费。由于学校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关系,前者业务手续费可予以减免或者降低,由学校承担。但对于个人卡业务,特别是异地卡业务,现金领取需收取异地手续费,此手续费谁来承担仍是问题。
  四、“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实施的基础
  (一)必要的岗位设置和人员调整。实行无现金报账后,将原来的现金出纳岗设置为“无现金”出纳岗,调整其职责为负责“无现金报账”的银行转账业务数据处理和转接给银行,编制“无现金”业务日报单,便于对账使用。同时,基于财务负责人事先已签批财务报销凭据,对于“无现金”支付时则指定会计核算科负责人予以复核并授权支付,财务负责人不再重复审批,以简化审批程序。
  (二)创建“无现金报账”数据库,畅通转账数据传递渠道。利用校园网平台,一是与财务账务处理系统的制单模块接口,在财务核算人员制单时,直接录入对“公”转账的转账信息,转账信息一旦录入无误后自动保存,便于相同转账信息在下次只需在输入转账方“网银对公”时,即可自动生成,再由现金出纳依据转账金额权限核对转账信息无误后转出。二是无现金报账数据库与工资财务处理系统数据库的工资模块、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数据库接口,财务核算人员对师生报销款取现金部分选择支付方式“网银对私”时,输入师生姓名,制单窗口自动显示师生所在的部门、卡号,确定信息,复核人员核对后,再由现金出纳核对无误转入银行卡。对于少数教工支付无现金报销款不愿转入工资卡而转入同一银行户的,只需在无现金报账数据库中修改卡号即可,不影响每月工资正常转入工资卡。
  (三)有效的“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政策的宣传,促使财务报销人员和核算人员转变财务观念,推动“无现金报账”政策的实施。“无现金报账”政策涉及面较广,宣传时注意全面、系统、清晰、易理解接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加快“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实施的关键,学校广大师生对此政策的理解和适应是实施的基础。学校与经办银行同时宣传,以解除财务报销人员和核算人员对此政策开展的后顾之忧。当然,新的报销方式的推行,难免会出现估计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做好解释、沟通、及时解决工作。
  (四)划清业务报销类别,有针对性的逐步实施。对于单位对单位的银行转账业务,仍严格按照原来的转账程序予以办理。对于“无现金报销”业务,则按照“无现金报销”程序进行处理。财务审核、复核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需特别注明并作事先分类处理,以避免凭单混淆。“无现金”出纳人员应重视对“无现金”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做好财务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沟通,保证银行支付和对账接口通畅,同时做好每日对账工作。与经办银行协商,切实解决转卡业务手续费问题。对于财务报销人员异地银行卡取现手续费问题,在财务报销处理过程中解释清楚,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矛盾发生。S


参考文献:
  1.黄景文.高校报账过程的流程重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2.蔡琳.“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11).
  3.吴东霞.高校实行无现金报账的实践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0,(8).
  4.吴东霞.无现金报账模式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变化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