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用ERP的成功因素探讨
摘要:ERP(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全体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然而目前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国有企业成功应用ERP的案例较少,提高国有企业应用ERP的成功率意义重大。本文全面探讨了国有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和应用ERP的核心因素,以期对国有企业ERP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 ERP应用 成功因素
ERP是美国加特纳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依据当时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总结提出来的,体现了当今国际上“以客户为中心”的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思想。有效管理企业供应链是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敏捷制造、同步工程和精益生产思想;2.集成化管理思想;3.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4.事中控制与事先计划相结合的思想。
一、国有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探讨
(一)国有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竞争
一是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由短缺经济迅速转向买方市场下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二是我国企业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正逐步提升;三是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快鱼吃慢鱼”速度效益法则早已取代“大鱼吞小鱼”规模效益竞争法则。这将促使现代企业创新管理思想与模式,面对信息化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国有企业唯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接国外信息平台,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全球产业增值链,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能力,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国有企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都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管理者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企业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国有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普遍存在经营观念和管理思想落后、缺乏反映企业发展战略的明确的长远目标,忽视以人为本,带有强烈等级制度的企业文化使组织内缺乏凝聚力,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甚合理。国有企业的直线职能结构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国有企业管理层级过多,无法适应现行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领导管理幅度过度,管理组织臃肿,适应性差,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三是经营管理模式粗放、营销工作薄弱、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费用指标考核不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短期运营行为,成本管理存在失控情况。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措施使得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三)成功应用ERP是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
通过实施ERP系统,国有企业可充分挖掘并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企业内外“人财物、产供销”等环节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为国有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具体来说,通过ERP实现信息集成,对企业进行实时、集中的控制,从而实现新型管理战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对客户需求做出更快反应,按期交货、改善客户服务,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应用ERP还可进一步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使得其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成功应用ERP的核心因素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总结出国有企业成功应用ERP的核心因素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与ERP成功应用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制定有效且可行的ERP应用战略等。具体如下:
(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ERP信息软件是以市场经济为条件而设计的,国有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且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实施ERP的先决条件。现代企业制度能够规避我国国有企业权责不分、产权不明、管理不科学、政企难分等概念,使得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取得一种新的平衡。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应该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套能够保证各利益相关者价值增值的制衡机制,各出资方出于对相关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必然会选择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思想去运作企业,这也就从根源上为ERP在国有企业的成功应用扫清了障碍。如果不具备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致使流程重组不顺,重新陷入国有企业司空见惯的管理惰性习惯中,难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建立健全与ERP应用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围绕企业最高目标所培育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员工素质、企业制度、形象、服务及产品中的“文化特色”。由于国有企业具有独特的组织文化,要成功应用ERP尤其须注意组织文化的重要意义。
1.要明确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稳定平衡与变革、集权与分权的管理观念、因循守旧与创新变革的理念等方面。ERP强调的是,企业建立的组织结构不分等级,也没有边界,以企业整体利益为向导,全体员工间是一种服务与支持的团队合作关系。而在国有企业,通常都是上级下达任务,下级负责执行,等级层次非常明显,个体竞争输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外关系的强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国有企业须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吸取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树立以市场为准绳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让ERP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建立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ERP成功应用的企业文化。具体地说,我们在培育企业ERP应用文化时就应注意培养全体员工的大局观意识,共同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构成企业整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员工的工作息息相关;国有企业员工面对新的变革倾向于持消极或抵触态度,所以国有企业在实施ERP时还要注重培育员工勇于创新和变革的精神;长期以来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得国有企业不注意成本控制,浪费现象严重,要想成功应用ERP,国有企业就必须树立起精益生产的精神,杜绝浪费,优化供应链设计、及时制造、消除库存,做到精益求精;ERP能否应用成功最终取决于全体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本着团队精神相互协作,使得每个人都能从合作中体现自身价值,“以人为本”是成功应用ERP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三)制定可行且有效的ERP应用战略
企业ERP能否成功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存在一个可行且有效的ERP实施整体规划,即应用战略,国有企业在应用ERP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ERP应用战略。
1.选择适合自身的ERP应用战略。从ERP应用过程规划看,有分阶段式、捆绑式、滚动式三种应用战略。分阶段式ERP应用战略是在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公司某部门应用一、两个ERP模块,取得成功后再扩展至其他部门,直到ERP系统在公司整体范围内得到应用。分步实施、逐渐推广,有利于减少对企业既有文化的冲击,降低了应用风险,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应当有重点、分步骤、有层次地实施ERP整体规划,以使企业在数据管理上先易后难、在经管目标上先小后大,因而较宜采用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式ERP应用战略。捆绑式ERP应用战略是将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迅速过渡至ERP系统,由多部门同时实施多个ERP模块,适用于有着完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国有企业,但会给企业原有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增加了ERP实施风险。滚动式ERP应用战略则是前述两者的综合,指的是在企业某部门同时实施若干模块,最终扩展至整个企业。
2.国有企业应用ERP应当采用“推拉”结合的实施模式。“推”方式是指企业高度依赖外部咨询顾问,咨询顾问甚至以最高管理层名义来实施ERP系统,在项目结束时向用户提供最终解释。该方式有利于吸收企业外部新鲜血液,打破传统思想,缩短ERP实施时间,为企业快速创造效益。企业为了快速获得效益,往往倾向于选择“捆绑式”和“推”方式应用战略,增加了企业应用风险。国有企业管理基础薄弱,须充分参与到ERP系统的实施中去,在参与中摸索学习,提升企业价值。“拉”方式是指企业在ERP实施中处于主导地位,咨询顾问只起参考作用。该方式在实施中鼓励采用分阶段和滚动式ERP应用战略,实施时间虽然较长,却是国有企业应用ERP系统的必然要求,但咨询顾问没有参与到ERP应用中。总之,国有企业应采用推拉结合的ERP实施模式,在“推”中不断发现问题,在“拉”中不断学习和进步。这对管理基础薄弱的国有企业而言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国有企业应采取螺旋式变革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注意保证成功应用ERP系统的其他重要因素,如把企业战略与ERP系统结合起来、重视软件选用和咨询服务商的选择及其作用、关注ERP应用项目管理工作、强化基础数据管理、加强企业人员教育与培训、严格遵守ERP实施具体步骤等。Z
参考文献:
1.犹雷莲.我国国有企业实施ERP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J].企业导报,2010,(11).
2.包旭云,李帮义.ERP成功的关键要素——ERP选型[J].经济管理.2009,(10).
3.郑称德,陈金勇,王燕.国有企业ERP系统实施绩效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