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微型企业速融资的外部因素分析
摘要:影响小微型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三大类。研究发现:政府在政策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小微型企业被边缘化;当前金融机构不完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安排偏向大型、中型企业,而中、小、微型金融机构发育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各类市场中介机构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中介服务做得不够,没有为小微型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型企业 融资 外部因素
小微型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内外因素复杂。本文拟从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外部因素出发,探讨目前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影响小微型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三大类。
一、政府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法律法规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我国政府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努力营造适合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2000年,我国政府颁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要逐步放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律,它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大力支持。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扫清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障碍。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国务院法制办根据意见精神,对160多万件涉及中小企业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清理,废止、修订相关规章和文件6 000多件。2009年我国政府发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融资渠道、金融政策、金融服务、担保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之后还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就是要防止把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混合在一起。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把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四类,有利于政府针对特定类型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果。2011年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一系列法律和意见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快速搭建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新框架”这一阶段上正加快步伐。然而,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从鼓励、促进、保护等方面覆盖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再加上执行力弱,影响了小微型企业融资、投资效果。
(二)组织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系,明确其职能与定位,这是解决我国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前提。而目前形成的是多头管理的格局,没有独立的集中管理机构,也没有单独对小微型企业进行管理的机构。而经贸委、工商联、农业部、行业主管局、科技部、工商局等部门按照所有制、部门、区域等划分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且只在国家发改委下设一个“中小企业管理局”,职能定位比较微弱。这种管理方式的结果是职能交叉、管理混乱、职责不明,大大削弱了扶持小微型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我国在工业化信息化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司,省级普遍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以下没有单独的机构,难以承担全国小微型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财政政策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意图,通过政策的微观化,能引导和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充分发挥小微型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加大财政对小微型企业支持的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我国对小微型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渐增强,但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信用意识不强,市场竞争不充分,各项改革还不完善。因此财政税收制度不健全,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对小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明显不足仍然是我国政府财税支持政策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为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做出了许多努力,正逐步完善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但现实情况是有关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政策不完善、不配套、漏洞多,法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这会导致政府干预力度弱化。因此我国政府应坚定不移的健全我国小微型企业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为小微型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在小微型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中,小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外源融资中,小微型企业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金融机构。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合作性银行百花齐放,发展迅速的局面。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在全国布局设立了诸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的金融机构,但一直以来,我国都未能建立一套与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融资供给体系,金融结构不合理,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小微金融机构缺失,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小、急、频、低等特点与银行的商业性特点产生的不协调,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融资服务上天生偏爱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融资“惜贷”,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三、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
与小微型企业有关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保险机构等。由于金融机构与小微型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介机构的介入,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小微型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对企业的服务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被边缘化,使得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大,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条件苛刻,融资处处受阻。
四、结论
综上,影响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中介机构三大类。研究发现:当前政府没有全方位地针对小微型企业颁布一整套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政策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小微型企业被边缘化;当前金融机构不完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安排偏向大型、中型企业,而中小微型金融机构发育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各类市场中介机构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中介服务做得不够,没有为小微型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政府应针对小微型企业的特点颁布一整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通过财政、税收等给予小微型企业资金支持,还应通过政府设立的小微型企业管理机构为小微型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加大执行力度,突出实效,为小微型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金融机构看,应设立小微型企业政策性银行、培育发展新的小微型企业金融机构、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等来完善金融市场,形成有利于各类企业包括小微型企业的完备的融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类市场中介应该重视对小微型企业的服务,提高小微型企业的透明度,为小微型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的条件。S
参考文献:
1.苏世公,冯阳.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10):29-32.
2.唐婧妮,黄朝晓,覃宇环.中小型企业融资税收政策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10):223-225.
3.Strahan P.E.,Weston J.P.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Bank Consolidation:Is There Cause for Concern W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New York (March),1996.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5.杨胜刚,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18-126.
6.廖新年.保险机制介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9,(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