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析信息环境角度下企业融资约束的改善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以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公司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公司仍然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状况。本文从公司积极创建优良的信息环境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融资约束状况的改善。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信息环境都会对公司的首次融资与再融资能力、方式产生影响。良好信息环境的建立,有利于公司足额、迅速的融得所需的资金,从而顺利的进行投资、经营活动。
关键词:信息环境 信息披露 融资约束


公司的生产运营之所以能得以持续、稳健的发展下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并非是公司设立初期投入的自有资本或者后期运营过程中公司所有者追加的资金,而是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从社会各界融得的资金。通过融资取得的资金,分为两类:股本资金和债务资金。多样的融资渠道使公司更容易融得资金。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在资金融通方面却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现象。融资约束的产生因素有很多,信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融资的难易度产生影响。公司没有及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披露来引导其现有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导致公司存在融资约束的诱因之一。投资者在无法获得足够信息、无法确定所获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的情况下,就会进行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做法也往往不再理性,而是要在考虑到资金招募者的行动因素后再做行动。潜在投资者可能更相信公司以前年度对筹集资金的利用情况报告而非公司的募集资金预算。基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的角度,要改善公司的融资约束状况,企业应积极的创建优良的信息环境。通过对企业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信息环境的建立,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融资产生的影响,使企业能够顺利融资,从而进一步开展投资、生产运营活动。
一、信息环境与企业的融资约束
从特定的组织或个人来讲,所谓信息环境即组织信息环境或个人信息环境,就是社会中特定组织或个人可能接触的信息资源以及特定信息交流活动的影响因素共同构成的环境。企业信息环境,是与企业相关的信息的有机集合。
企业信息环境分为两部分,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信息环境。外部信息环境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对公司的评价来体现。内部信息环境主要通过本公司内部的对外报告来实现。公司融资可以通过内部融资,也可以经由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而内部融资可以提供的融资额度总是有限的。打破公司的融资约束,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或者说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公司的外部融资能力,跟公司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密切相关。良好的公司形象、优良的信息环境有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打破融资约束。公司的外部、内部信息环境直接影响到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而对公司的融资活动产生影响。良好的信息环境有利于促使企业融资活动更好、更快的进行。适度、合理、准确的向外界披露公司的营运、财务信息有益于公司信息环境的建立,并且信息披露有助于企业内部信息环境外部化。
二、信息环境的建立
(一)外部信息环境
金融中介在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师作为金融中介的一个重要组成,应当受到企业的重视。分析师在给出自己对市场、对企业的分析报告时,要搜集足够的内部、外部消息,决定分析哪一家企业的情况,还要分析锁定企业的潜在投资价值。因此,分析师对外发布的企业信息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企业外部信息环境的指示器。对于外部信息环境的建立,公司应当更多的注意金融中介各方对公司的评价,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整改,从而不断的完善自身信息环境,使公司的外部信息环境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利于企业再融资活动的进行。
(二)内部信息环境
相对于外部信息环境而言,企业在内部环境建立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主动作用。内部信息环境包含的内容是多样而复杂的。
1.资金运用方面,要特别重视IPO募得资金去向的说明。对于已经通过IPO上市的公司来说,公司今后再融资能力的强弱与现在首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密切相关。因为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拟上市公司IPO普遍存在超募现象。2009年10月,我国正式推出了创业板,以求资本市场结构多元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在创业板运行过程中,各项研究均显示绝大多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募现象。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超募现象比主板上市公司超募现象更为严重,而资金的使用效率却难及主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虽然给拟上市公司带来了比预计需筹备资金更多的可利用资金,但也容易为公司以后的融资带来困难。超募资金的状况、使用效率与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公司出现资金超募的情况,其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会非常关注,资金被用在何处、效率如何、收益如何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站在投资者角度,只有公司IPO时的超募资金被合理使用,他们才有理由相信公司期望并且有能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经营公司各项业务。考虑到公司的长足发展,公司内部信息环境的建立应当特别强调在公司的信息披露中要包含IPO时超募所得资金的相关信息,以期准确、及时、高效的向公司潜在投资者传递信息,增强投资者信心,树立公司的良好声誉。此外,超募资金的信息披露,同时也必须是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出发点的。
2.公司内部结构情况。公司治理问题是公司管理层、控制性股东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公司治理中出现了问题,就会通过公司的内部信息环境反映到外部大环境中。外化的公司治理问题会间接影响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基于内部结构的治理问题有两类。一方面,经理人的私人收益最大化与公司股东的股东收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导致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代理问题。另一方面,在股权结构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矛盾。大股东总是有天性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在控股权方面占有优势,分散的中小股东无法直接参与公司的决策事项,所以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势必要大于其对公司的控股权。大股东基于经济人假设,有激励利用自己获得的控制权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攫取超控制权收益。超控制权收益的存在间接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公司潜在投资者在考虑到他们的投资资金会被大股东利用从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的情况下,往往会降低对该公司的信任度,减少对该公司的投资,甚至选择其他公司来进行投资。中小股东作为分散的投资者,他们的表决权通常是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执行。大股东在获得控制权后,通过自身权利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包括: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公司利润、非法使用公司融得的巨额资金、利用公司名义来不断的进行恶意融资、为高管提供不合理的高薪甚至进行内幕交易等等。隐蔽的侵占手段虽然能够更大程度的为大股东掩饰侵占事实,却也给公司潜在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恐慌。隐蔽性利益侵占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公司的融资渠道再多,也会陷入到融资困境当中。融资困境的产生,来自于公司内部治理本身。作为融资方的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缺陷,股权制衡不足、控制权人权利过大而内部控制部门对其监管不足,是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公司内部结构方面的企业内部信息环境建立应当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这种投资者、小股东的恐慌。相关的信息披露不应该仅仅是基于“披露要求”,而应该更多的考虑“披露需求”。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关内部控制、股权制衡的信息,应该作为需披露信息的一个重要模块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体现出来。融资业务多的公司,还应当准确、及时的向投资者提供公司以前报告期融得资金是否合理使用的信息。
三、政策性建议
(一)信息披露方面,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适度、及时的信息披露是为了在广大的投资者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为公司建立稳固的潜在融资库。因此,从公司经营的初期,管理层就应该重视公司信息的披露。一方面信息披露,包括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内部治理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合理、准确的信息披露可以引导投资者正确决策,引导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也是公司对于其管理层、经理人的一种监管。基于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考虑,经理人不会毫无节制的为个人谋私利、侵占股东权益,大股东也不会肆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二)公司治理方面
公司应当完善其内部治理程序、制度,并通过公司治理方面信息的披露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息。由于经理人与股东的代理问题冲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侵占问题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公司治理方面,必须要重点关注上述方面问题的解决,披露信息中也要给予这一问题必要的关注。而代理问题、控制性股东获取私人收益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上升到制度改善的角度。完善我国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公司制定完备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公司内部经理人、控制性股东关联交易以及内幕交易的监管,可以使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更加可信,为公司树立良好形象,减低公司陷入融资困境的可能性。
(三)重视公司募得资金使用情况的对外报告
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得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效率报告是资本市场中广大投资者在今后对公司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超募资金的滥用会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此类公司的信心。多数拟上市公司IPO时会出现超募现象。上市公司应将募得资金的使用计划明确公布于公众,并进行后续的资金使用情况跟进说明,在资本市场建立公司的良好声誉形象。Z


参考文献:
1.刘玥,方先明.迷失的超募资金——来自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管理学家,2011,(2).
2.刘少波.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7,(2).
3.韩德宗,叶春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