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谈调整事项的调整与披露技巧

在实务中,会计调整事项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发生的时间也不确定,导致所采用的调整方法比较复杂,披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使得从事会计调整的会计工作者难以准确把握。本文通过对会计调整事项的具体情况加以比较和归纳,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一、会计调整事项的基本内容
  会计调整是指企业因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的调整。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调整有两种基本处理方法:一是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同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另外一种是未来适用法,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二、调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未来适用法对前期业已进行的处理不进行调整,对发生变更以后的各期则按新的政策进行处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追溯重述法和追溯调整法在原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下面主要讨论追溯调整法的调整技巧。为了便于分析,对于按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的经济业务,我们按是否涉及损益以及涉及的年度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调整:(1)不涉及损益类科目的调整,直接调整相关科目;(2)涉及当年损益类科目的调整,直接调整相关科目;(3)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类科目的调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替代,但是在调整利润表时必须还原成原来所对应的报表项目。对于会计政策变更所进行的调整,可以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而直接调整留存收益所涉及的项目及其他相关科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4)涉及以前年度利润分配项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等)的调整,一般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来进行核算。但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必须还原成相应的利润分配项目。
  三、调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在会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般列示的是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为累计数。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外提供报表时,应提供可比会计信息,即比较会计报表,上述三种报表,除本期发生额外,还应列示上期数。而对于资产负债表,应分别反映期末数和期初数。为便于直观理解,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一)前期损益类项目的调整。
  1.通常情况下前期损益类项目的调整对当期利润表的本期发生额没有影响。但在调整报表时,需要注意损益调整涉及的年度,以便在利润表中如实反映。比如,2012年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假定该投资在2009年开始持有,2009-2011年间A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分别为6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在编制2012年报表时,A公司应调增2012年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上年数100万元(相当于调增了2011年投资收益100万元)。2009年、2010年的60万元和80万元无需在利润表上反映。
  2.对于资产负债表,调整方法为:调整比较资产负债表最早期间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期初留存收益,以后年度的相应数字也一并调整。同上例,在2012年度报表中,应调增2012年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期初数(相当于2011年的期末数)240万元,调增盈余公积期初数24万元(假定按10%提取)。
  3.对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方法比较复杂,具体为: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项目,以后年度的相应数字也一并调整。同上例,在2012年度报表中,应调整2012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数(2011年)中的“上年年末余额”一栏(相当于2010年),盈余公积调增14万元,未分配利润调增126万元,“会计政策变更”一栏,调增盈余公积10万元,调增未分配利润9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调整时,针对的对象是当年的比较报表,对于上年报表无需进行调整。其原因是,我们可以在本期报表中修正前期报表中错误的信息,但是对于前期业已披露的报表,无法改变这一既成事实。
  (二)涉及报表年度的调整事项。只调整比较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末数和比较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关项目的本年数。
  (三)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所发生的调整事项,应视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报表进行调整。若调整事项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前期的事项,应按上述1的方法调整报表相关项目。若调整事项仅涉及资产负债表日所在期间,则仅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末数、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关项目的本年数,当期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则分别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和上年数。这实际是把资产负债表日后所发生的调整事项当作报表年度的事项进行处理。
  四、披露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在会计调整中需要披露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一致性披露”;二是“重要性披露”。
  (一)一致性披露。对报表项目的调整可能涉及当年,也可能涉及以前年度。如果涉及以前年度,在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情况下,通常会调整比较会计报表上年的年末数和本年的年初数,但对于上一年度的比较会计报表不进行调整。如果不在当年报表里披露所进行的调整,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上年比较报表和当年比较报表时,就会发现调整后本年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与上年会计报表的年末数和本年数出现不一致,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凡是调整后本年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与上年会计报表的年末数和本年数不一致的地方,必须进行披露,此称之为一致性披露。
  (二)重要性披露。重要性披露也可以称为影响性披露。有些会计调整事项,不会导致不同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出现差异,但是,这些经济业务非常重要,如果不进行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对于这样的一些会计调整事项所进行的披露,就称为重要性披露,比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就属于这种情况。S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