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的调整事项及其计算体系解析
摘要:本文按照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EVA(Economic Value Added)的会计调整事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EVA的计算体系,遵循重要性、可获取性等原则,使得EVA的量化过程更加清晰、完整,为EVA的业绩考核提供有效的参照与借鉴。
关键词:EVA 调整事项 计算体系
2010年,国资委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颁布,实现了EVA由试点到普及的飞跃,对于EVA在我国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EVA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供企业参考或借鉴,企业在进行业绩考核时仍然面临着如何根据自身实际财务状况对EVA进行量化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发,结合会计实务的核算现状,在基本保证EVA准确性的前提下,简化了调整事项及其计算体系,为EVA的量化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EVA的主要会计调整事项
目前,比较通行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EVA定义是基于会计观点提出的,其被定义为税后净营业利润(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NOPAT)与资本成本(capital charge, CC)之间的差额,用公式可以表示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在最初注册EVA时,是基于美国资本市场的财务状况提出来的,其计算调整也有赖于美国会计准则,有160多项调整项目。但是,其中的大多数调整项目与我国现实的财务状况并不完全相符,不能客观地反映我国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此,本文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详尽程度,结合我国会计实务的核算现状,遵循重要性、简易性以及可获取性等原则,在计算EVA过程中的主要会计调整项目如下:
(一)无息流动负债。无息流动负债不占用资金,应当从资本占用中予以扣除。公司的全部资产来源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但是并非所有的资金都有成本,在流动负债中除了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外,几乎全部都是无息负债。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不带息的应付票据等,这部分无息流动负债并没有占用公司的资金,在计算资本占用时应当予以扣除,减少资本占用的数量。
(二)各项减值准备。各项减值准备并非企业实际发生的损失,不应当予以扣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为了保持谨慎性原则,应至少每年对资产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则发生了减值,需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比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商誉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这些实际上是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判断以及估计,并非资产的实体性损失,所以不应当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予以扣除。
(三)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完工之前一般不会产生现金流入,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资本占用,应当予以扣除。在建工程具有资金占用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大多是公司对未来生产经营做出的资本性投入,如果将其完全划归为建设期的资本占用,会大幅度提高当期的资本成本,而与在建工程产生现金流入的会计期间不能形成配比,导致EVA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因此,应当扣除在建工程所占用的资金,待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计入资本占用。
(四)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阶段一般不会产生现金流入,其研发费用应当予以扣除。无形资产是公司为拥有持续竞争力而进行的资本性投入,其研发时间相对较长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予以资本化,否则应予以费用化。在研究开发阶段,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应当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予以扣除;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应当从资本占用中予以扣除,待无形资产开发完成后计入资本占用并按照摊销的方式计入税后净营业利润。
(五)递延税款。递延税款应根据其当期金额的变化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予以抵消。递延税款主要是由于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形成的,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计算EVA时,企业应重点考虑当期应纳的税款,而不应将递延的税款在当期予以反映,所以应将当期递延税款金额的变化在当期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予以抵消。
(六)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支是企业非日常经营业务形成的利得或者损失,应当予以抵消。营业外收支主要包括:资产处置损益、债务重组损益、资产盘点损益等,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以及偶然性,在确定EVA时,应当把握稳健性原则,着重反映企业日常业务所形成的经营成果,剔除与公司日常经营业务无关的营业外收支,提高EVA的准确性。
(七)所得税。所得税应当根据EVA的相关调整事项重新予以确定,并计入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润表中的企业所得税反映的是未经过EVA调整的所得税,不能与EVA形成配比,导致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出现偏差,因此,EVA所得税应当在原有所得税的基础上根据EVA调整事项重新予以确定,并据以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
二、EVA的计算体系
由EVA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公司EVA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因此EVA的计算体系也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构建。
(一)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是根据利润表以及报表附注对EVA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得出的,在数值上等于利润总额加上资产减值损失、财务费用等项目,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本质上就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生产经营所得的税后利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损益等项目,但是对于非外资企业和非金融类企业而言,利息收入以及汇兑损益的金额相对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忽略不计,直接以财务费用代替利息支出,而不会影响其准确性;EVA所得税不同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需要按照调增以及调减的项目将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调整为EVA所得税。
(二)资本占用(CC)。资本占用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到公司用于生产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其中,债务资本主要是指短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等项目,不包括无息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股权资本主要是指公司的普通股以及少数股东权益。因此,资本占用也可以理解为公司的全部资产减去商业信用负债后的净值。与税后净营业利润一样,资本占用也是通过财务报表计算调整出来的,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资本占用=权益和权益等价物+负债和负债等价物±调整项目=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税后营业外支出+各项减值准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税后营业外收入。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资本成本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担的代价,包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从投资者角度说,资本成本也就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或者最低报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反映一个企业综合的资本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WACC=[L/(L+E)]×KL×(1-T)+[E/(L+E)]KE
其中,L:负债的市场价值;E:权益的市场价值;KL:负债的资本成本;KE:权益的资本成本;T:企业所得税税率。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公开发行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对于流通股可以直接用市价来衡量,对于非流通股则不能简单的用市价来衡量。黄俊,李飞(2005)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可以利用每股净资产来大致反映非流通股的市场价值,因此,股权资本市场价值=流通股股数×每股市价+非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当然,权益和负债的比例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确定。
KL采用定义法来确定,汇总计算出当年公司借入的所有带息债务的本金和由此支付的利息,以全部的利息支出除以债务的本金,由此确定公司负债的资本成本。
KE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E=Rf+β×(Rm-Rf)来确定。其中,无风险报酬率可以选取凭证式国债利率来近似代替无风险报酬率;美国股市的风险报酬率为6%左右,计算方法是将60年左右的时间段里标准普尔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与长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相减,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只有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且受到许多硬性规定的约束,尚未走向成熟,并不适宜进行长期估算,国资委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央企进行EVA考核规定的市场报酬率为5.5%,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认为选取5%-6%之间为风险报酬率比较合适;β系数为所测定资产的风险相对于整个股市价格波动的指数,主要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如回归分析法、最小平方法等,为了简化EVA的计算,赵治纲(2010)认为资本结构对β值的影响较大,可以参照同行业上市公司的β值进行加权平均。
三、总结
EVA业绩评价体系至今没有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EVA的量化过于复杂,调整项目过多,会计核算量过大,难以在中小型企业得到推广;二是企业的成本意识缺失,过多的关注净利润等相关指标,没有考虑到权益资金也有资本成本,也需要扣除。本文主要针对EVA量化困难这方面的问题,简化了EVA的调整项目和计算过程,将不适应我国新会计准则、不符合我国会计实务核算要求的项目予以剔除,最终保留7项调整项目,基本可以在保证EVA准确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简化其计算调整过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J
参考文献:
1.孙铮,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索[J].会计研究,2003,(3).
2.赵治纲.中国式经济增加值考核与价值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黄俊,李飞.经济增加值模型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5,(2).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