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关系研究

摘要:投资者保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投资者财务权益的保护是投资者保护的关键。会计信息质量无疑又是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对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及其质量要求,然后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财务权益的一般关系,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投资者财务权益的对策建议。本文可能还存在很多局限或不足,只是一研究尝试,希望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指正和探讨。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 财务权益 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投资者保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影响一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功能很多,除了宏观的社会、经济、法律背景外,单就直接原因,既有证券市场本身的效率因素,又有公司层面的治理、经营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很难用“一剂或几剂良药”解决所有问题。
Ball,Brown (1965)通过一系列研究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提出,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会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做出反应,从而证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而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的投资者,会根据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做出投资决策,同时会计信息披露也可以弥补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不足。
Engupta T.K.(1998)研究表明,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则其资本成本越低。汪炜、蒋高峰(2004)研究指出,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其权益资本成本越低。张宗新,朱伟骅(2007)研究指出,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能改善信息可靠性,从而改变投资者的决策认知过程。
Bushman R. M,Smith A. .T(2001)研究表明,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可以减轻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私有信息较少的投资者同私有信息较多的投资者之间的交易风险,使投资者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票市场中来。Lang M.,Lundholm R.(2000)研究发现,公司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有助于证实或修正投资者的预期,引导股票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基于公司业绩状况不同,每个公司都会选择相机披露策略,进而寻求自身最佳的披露时间(Chambers和Penman,1984)。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和披露方式的规范化、电子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披露频率及时不断提供有效信息,而且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收费采用固定年费制,信息披露次数选择不受显性成本约束,而维持适度的披露频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陈向民等,2002)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的关键,保证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是知情的。我国股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盈余操纵、披露信息失真等信息披露不规范行为,加剧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因此,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市场有效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保护投资者财务权益,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信息的内容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内容。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开发行募集文件,招股说明书;2.上市公告书;3.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4.临时报告,主要包括重大事件公告、上市公司的收购或合并公告;5.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持股情况;6.证券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及其他信息。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或有用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明晰性。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这就要求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投资者等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三、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一般关系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决策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财务权益。Shleifer和Wolfenzon(2002)将投资者保护和公司财务连接在一起,他们研究表明,较好的投资者保护能够带来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财务权益。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越不透明对市场越不利,只有在一个透明度高、会计信息披露充分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和市场才能繁荣。在中小投资者和内幕交易者博弈中,中小投资者始终处于信息劣势和资金劣势的地位。如LLSV(1999)所阐释的:“世界各地大公司所表现出来的代理问题的中心是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侵害。”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善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的环境。Armando等(2007)的研究表明,一旦选择性披露的途径被关闭,不仅对小公司造成损失,而且该信息途径无法被其他信息途径代替,资本成本显著上升。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Defond等(2007)通过26个国家5 000份财务报告数据对年度盈余公告的质量的传递和投资者保护进行了研究,发现盈余公告质量的高低与内幕交易法律监管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年报盈余信息含量越大的国家其投资者保护机制也越强。
四、对策建议
(一)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切实保障投资者财务权益。我国在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方面起步较晚,对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缺乏经验,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和颁发系统维护投资者财务权益的法规,并建立相应的会计信息监管机制,并赋予监管机构必要的执法权限,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
(二)签定合同契约,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追责机制。投资者与公司订立各项能充分保护自身合法财务权益的合同,以确保一旦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等侵害行为,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回属于自身的合法利益。
(三)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独立董事是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制度属于董事会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在执行层次上通过参与决策来制衡高管人员,其监督更为有效快捷,也可以降低监督成本。但引进独立董事不是简单引进几个有社会地位的名人,而是引进一种制衡机制与监督理念。应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及中小投资者代理人的作用。
(四)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绝大部分是国有股东,基本上处于“一股独大”的地位,同时大股东又有政府背景。而且大股东往往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所以如果能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财务权益。
(五)建立专门的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机构。当信息披露不合规或投资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这样的一个机构为投资者维权。希望在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尽快建立这一机构,将把我国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六)投资者加强自身修养。从主观原因看,我国中小投资者的总体投机意识太浓、投资理念存在偏差、投资决策不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恰当保护,从而纵容了大股东和内部管理者掠夺中小投资者的行为发生。所以投资者如果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可以避免或减少因为会计信息失真、披露不及时等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J
(注:本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BJY017)
参考文献:
1.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et a .l .Legal determinants o f externa l finance [J]. The Journal ofFinance,1997,52(3):1131-1150.
2.JensenM,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35.
3.王晓梅,姜付秀.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5).
4.孟子平.A股盈余公告的投资者保护水平研究[C].西南财经大学,2010,(6).
5.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
6.张宗新,朱伟骅.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
7.段华友,干胜道.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一个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