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一、引言
(一)论题的研究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健全财务风险机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始于2007年末的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很多具有较高财务风险的企业还在经济危机的大火中经历着非常残酷的考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平时一点点的轻视和松懈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如何用可靠的预警系统和控制机制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和控制,以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
本文拟以广义财务风险为出发点,以规范研究为主要目的,探讨预测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出几条我自己的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分析和探讨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由广义财务风险含义对财务风险分类;提出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思路,主要介绍Z值计分预警模型并以实例说明模型的应用。根据财务风险成因,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一)财务风险的界定
财务风险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的理财活动提出的,并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比较统一的财务风险理论。财务风险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这里所说的财务活动结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活动成果,即收益;二是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能力。从数量上说,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有多种,如财务收益可能为坐标原点两侧的任意一点。从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财务状况变好或变坏。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成果减少,财务状况变坏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两个方面,即财务成果的损失和财务状况恶化,它们之间是互为因果,联系密切的。财务成果损失达到一定量的界限,必然导致财务状况的恶化,而财务状况恶化,又会加大财务成果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
一般而言,在关健点处采取防范措施才可能降低风险。本文拟以广义财务风险为出发点,广义财务风险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这里仅讨论以下两种分类。
1.以广义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类
以广义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可划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利率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营风险。
(1)不可抗力风险,是指影响企业的所有不确定且无法抗拒的因素,导致企业财务损失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的调整、外交关系的变化、战争的爆发等。
(2)法律风险,是指法律因素给企业财务带来损失的风险。比如关键诉讼失败,法律变更的不确定性,就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目标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从而风险也越来越大。
(3)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或者汇率的变化引起的资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是指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财务带来损失的风险。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与动力,竞争会给企业财务目标、财务收益带来极大的风险性。
(5)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造成的风险,例如,经营管理不善、重大投资失败、企业重大管理决策的调整等都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
2.以财务资本运动过程分类
以资本运动过程分类可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如图1:
资本运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通过对资本运动的管理来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藏在整个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运动是包括资本的筹集、运用、耗费、收回及分配等几个环节。一般而言,在关健点处采取防范措施才可能降低风险。下图为企业资金流动流程图,在图2中,每个企业都可以找一些财务流程关健点,分析在哪些关键点上容易发生故障,损失将怎样,有无预先防范的措施等,这是一种潜在风险的判断与分析。当然,企业还可以把类似流程图画得更详细一些,以便更好地识别可能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能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的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通过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隐藏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地发展。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特别重要,图3为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图:
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结构图得出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如下相关步骤:
(一)前期准备
1.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团队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树立企业风险控制意识等等。其中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审计监督严格、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披露及时等内容。
2.较为完备扎实的硬件条件
主要是完善灵敏的信息系统。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IT技术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可能实现企业财务预警。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实时的信息。如果企业硬件基础落后,预警体系会失去建立的意义。因此,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特别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后,财务预警应充分利用ERP的管理思想和基础数据。
3.真实规范的预警信息
主要包括会计信息,企业财务预警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此外,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
(二)建立信息收集、传递机制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相关信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还有赖于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畅通和对策反映的及时。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预警传递系统并由专人负责,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建立财务风险定量分析预警机制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预警指标的选取和财务预警模型的选取两个方面。
1.财务指标的选取
要进行有效预警,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就是危机预警的研究变量,在选取这些研究变量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
首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按照企业财务危机理论原因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应能够对各大原因做出合理科学描述;再者,为保证综合评价结构客观标准,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选取可以概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以便最终确定指标体系时有筛选余地。
(2)可比性原则
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注意评价指标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原则。在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评价中应注意纵向可比,而对同一时期不同事物之间评价中应注意横向可比。
(3)敏感性原则
危机预警作为我们评判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首先必须能对财务数据的变化做出明确的反应,并且应是非常灵敏的,这样才能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起到预警、防范的作用。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数据应容易取得。研究变量除了能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外,还应该能明确找到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并最终指出改善或调节现状的方法和对策,使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预警系统的分析能找到应对的策略,并通过有效的运作加以改变。
下面两个图表给出了建立模型时一些主要的定性指标(图4)与定量指标(表1),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选取,并设立权重。我们船舶运营类的公司可以选取ROE(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HSE指标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2.财务预警模型的选取
(1)单变量模型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要预测可能存在的危机因素,这些危机主要通过负债、利润、现金流量等因素来预测。财务预警模型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财务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指标的数量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型即一元判定模型也叫单个财务指标预警模型。单个财务指标预警指标主要有:收入利息率、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金安全率。一元判定模型方法简单,但总体判别精度不高,在财务失败前一年的预测中,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低于多变量模型。因此单变量分析法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取代。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也叫多项财务指标预测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而构建多元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方法。它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种类有很多,比如Logit、Probit、Fisher、Cox、Cusu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联合预测模型、动态预警模型等等,基本上都是借助数学、统计等工具选取不同的样本或者财务指标构建的模型。本文主要介绍Altman的Z-Score模型的应用。
Altman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困境预测领域。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分Z值,并依据Z值进行判断。该模型也叫Z值计分模型或者Altman模型,模型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4X4+0.999X5
式中:Xl为资产营运率(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资产留存率(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为负债权益率(股东权益市价/总负债账面价值);X5为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Altman通过对Z-Score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得出:Z值越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临界值,美国企业的临界Z值为1.81,具体判断标准如表2所示:
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之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以下用一家被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中冠A”(股票代码000018)为实例来说明Z计分模型在财务预警中的运用。“中冠A”于2006年被证监会首次特别处理,因此可以公司2005年的报表数据作为预警依据。该公司2005年的部分报表资料如表3:
X1=(356366718.13-249840895.51)
/791476802.29=0.1346
X2=236352186.69/791476802.29=0.2986
X3=-9768369.02/791476802.29=-0.0123
期末股东权益市价总额=9216×10000+4800×10000×6.76=416640000
期末负债账面总额=249840895.50+165123720.09=414964615.60
X4=416640000/414964615.60=1.0040
X5=85989835.10/791476802.29=0.1086,然后将得出的自变量带入,Z=0.012X1+0.014X2+0.033X3+0.0064X4+0.999X5
得到Z=0.1199<1.81,表明该公司的经营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可事先预测该公司可能会发生财务危机,其生产经营可能已存在困难,应引起管理层、投资者及相关人员的高度注意。
Altman最初的预测模型是针对上市公司的,且必须是一家制造类公司,其模型中的变量必须使用权益市值,为使其能够应用于私人企业(非上市公司,没有市值)和非制造类企业,Altman对模型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可适用于私人企业模型为:
Z’=0.717X1+0.847X2+3.107X3+0.42OX4+0.998X5
其中:X4为益的账面值/债务总额的账面值。其他变量含义同上。
模型的临界值也发生了变化:Z’2.90,企业不会破产;1.23
修正后的适用于非制造类企业的模型中去掉了变量X5,因为X5常常受到行业性质的影响。修正后的模型为:Z“=6.56X1+3.26X2+6.72X3+l.05X4
其中,各变量含义同前。该模型的临界值为:Z“2.60,企业不会破产;1.10
后来,许多研究学者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如巴萨利模型Z’,F计分模型等等。区别主要在于他们所选取的样本和财务指标不同。
(四)建立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四、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综合办法
(一)事前防范策略
1.健全内控体系
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并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减少决策失误
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时,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获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资金成本管理和分析,负债规模要适度;重视市场分析,资产设备不能闲置,储备库存要合理;重视经营决策,减少由决策失误而带来的市场流失、资产损失、安全事故损失等。最好是针对不同的业务成立专门的决策小组,决策过程公开、透明、科学,决策过程全程记录存档。
3.建设企业财务风险制度文化
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念,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提升财务管理层次,减少由于人的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二)事后控制策略
1.财务重组、寻求过渡资金
处理不良债权,和银行、税务及其他债权人联系取得理解和支持,并要求他们延长债务偿还期、延期纳税或提供短期周转性借款。寻求过渡时期的资金支持除了财务重整之外,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1)与债务人交涉回收应收账款,加速清收欠款;(2)获得资金寻找新的债权人,设法取得其对企业偿债能力的信任,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3)寻求并获得新的投资。包括所有者追加投资或增资扩股,但是在财务危机发生时,临时从外部拆借资金,切忌大量增加借款。
2.实施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
处理存货包括制成品、原料与零部件,处理闲置资产,售后租赁或出售无用的空间、降低劳务费、收回对外投资。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改善企业经营不利的局面。
3.拟定长期整顿方案
例如:(1)缩减策略。缩减成本支出、裁减员工、裁并损失部门、裁撤不利的产品等。(2)重整策略。其做法是:调整组织结构,更换负责人,重建企业文化,实施员工激励计划。采用新设备或新工艺,改善生产程序,改变销售策略。(3)成长策略。例如推出新产品,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总结
经济危机考验着市场,考验着企业。企业当前的运行、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财务状况的支持,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非常重要。
1.本文从财务风险的本质入手总结出财务风险的定义、主要种类与产生原因。
2.本文归纳介绍了财务预警模型,并比较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取并建立符合自己的财务预警模型。不论企业采用哪种预警模型,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不应局限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财务预警模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不只单纯注重对量化的模型、指标进行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甚至由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的分析评价。定性和定量的预测相结合,才能提高预警系统的效用。
3.本文基于宏观的财务风险,提出了一套内外结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内容包含事前防范与事后控制两方面,其中重在防范。一个成熟稳健的企业就应该是主抓内控,同练外功,做到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