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加强部门决算管理,提高部门决算质量的若干思考

摘要:还存在一定问题乳:预算单位未能正确选择会计制度,直接影响部门决算的填报基础,建立健全决算工作机制,明确各预算单位和财政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在决算编制工作中的责任、权利。

提高部门决算质量,确保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做好部门决算公开的基础和前提,对当前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部门决算编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加强部门决算管理,提高部门决算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当前部门决算编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单位未能正确选择会计制度,直接影响部门决算的填报基础。如**县教育部门将该部门所有的账务在一套帐务中进行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规定,该主管局属行政单位,应按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属考试中心、督导中心等属于事业单位应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并核算的后果是单位账务混乱,编报部门决算时或是自行随意划分收支分别编入各个单位,或是根据账务直接编制一本决算,更改单位性质,进而更改了单位的人员性质。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严重影响了部门决算的基础,真实性无从谈起。

2、预算单位未能严格执行预算,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批复的支出项目进行列支,随意使用、挪用、混用预算项目,只要国库支付系统上有预算指标,就任意支出。如**单位在年初无支出预算的情况下,挤占公用经费及其他项目资金用于购置公务用车,年终决算时未能按照预算进行明细核算反映。

3、预算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薄弱,未能严格按照部门决算填报口径如实填报。如将资产处置收入、银行专用账户利息收入等应列入单位“其他收入”核算,未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部分单位资金,如暂扣款、保证金等游离于单位财务管理之外,没有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往来账务和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账实不符。未正确使用政府收支科目进行核算,有些单位、县甚至没有对账就直接编制决算,影响了部门决算的编报质量。

4、部门决算系统与财政其他管理系统数据脱节,无法统一。由于部门决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指标管理系统、财政供养管理系统等互相割裂,多头管理,数据无法共享和有机衔接,致使各系统数据不一致,影响编报质量。如财政供养系统中的财政供养人数与部门决算中的在职人数无法对应统一,出现任意更改数据现象。

5、决算数据分析和利用不足。各部门辛苦编制完报表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利用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致使部门决算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以上这些问题,影响了部门决算质量的提高。其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单位对部门决算的重视性认识不足。在现行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下,重预算、轻决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单位热衷于在年初向政府和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的预算安排,却对争取到的预算资金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决算编制只是对会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填报汇总,是一项机械、重复的工作,对决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决算中忽略了决算工作机制的建立、组织领导和部门沟通协调,忽略了相关数据的合法准确性、报表的完整性、逻辑合理性及上下年度之间的连续性。

2、决算与预算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预算管理还比较粗放,精细化程度不高,一些支出无法细化到具体项目。许多地方由于财力等原因,对接待费等“三公经费”支出未安排预算,致使实际决算与预算无法相对应。财政部门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大多未参考决算相关数据,忽略了决算中发现的超支、虚列、瞒报、违规支出等问题,致使决算与预算管理相脱节,决算和预算的相互促进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3、部门决算编审机制不健全。虽然《会计法》、《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对决算做了原则规定,但许多地方对决算的编审至今尚未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决算编审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确,决算编审缺乏组织领导,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在编审时缺乏约束,随意性大,影响了决算质量的提高。对银行存款、结余结转资金等敏感数据,许多单位遮遮掩掩,存在虚报瞒报的现象,上报决算时与账表不符。

4、宣传培训不到位。许多单位会计人员仍未能熟悉掌握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规定,致使会计基础薄弱,部门决算编制水平不高。

5、现有决算编审系统不适应管理需要。目前,全国各地财政使用的决算编审系统基本是单机版软件。随着部门预算细化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财政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现有的单机版软件难以适应当前部门决算管理和决算公开需要。主要是:与预算单位财务软件不能兼容,手工输入工作量大且易出错;未能建立统一的审核平台,人工审核修改记录不全,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未能有机衔接;多次返还修改报送,数据覆盖过程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数据共享性较差,挖掘分析功能较弱等。

三、加强部门决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约束,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是做好决算工作的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决算工作机制,明确各预算单位和财政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在决算编制工作中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工作质量和时限要求,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决算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完善同级审核“先审后会”以及对下预审和集中会审机制,规范会审流程,提高会审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多层次的对账制度,强化对账管理。五是建立预算单位月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为年终决算编制打下基础。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决算编制水平。部门决算的数据来源于预算单位的账务,而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账务。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关键是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1)预决算编制业务;(2)会计核算方面,如:会计基础规范、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等;(3)预算管理方面,如:非税收入征缴、预决算公开、预算绩效评价等;(4)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等。

3、强化决算编审,提高部门决算质量。部门决算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二是各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审核把关,一个是“编”,一个是“审”。在加强单位会计人员系统培训,提高编制环节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决算报表的会审工作。通过统一审核标准和流程,规范审核记录,采取“一般审核和重点审核”、“ 人工审核与计算机审核”相结合以及互审、网络预审等多种形式方法,对各单位编报的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核。把决算的“编”和“审”这两个关键环节抓住了,决算质量才算有了基本保证。

4、做好决算数据分析、提高决算分析水平。充分了解和把握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结合经济运行特点和财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运用预决算闭环控制理念,重点对预算执行情况、结余结转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撰写有分量的专题分析报告,使决算分析利用成果真正为领导决策服务,发挥好决算在预算管理链中的作用。

5、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目前,单位决算报表数据与会计账簿数据是否一致,决算数据是否真实,利用现有的审核查询模板尚无法有效进行审核。因此,开展部门决算帐表一致性核查就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对部门决算进行实地核查,可以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清理不合理收支,使预算单位的收支列报更加全面、规范,结余结转反映更加真实,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政部门应将部门决算账表一致性等核查内容纳入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中,使决算核查工作成为财政常态化检查的一项内容。

6、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决算编审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部门决算网络版和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从源头上规范预算单位填报口径,从程序上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提高部门决算工作效率。
作者:谢友洪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