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投资集团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主要举措:注重完善组织体系,保证内审职责履行,准确把握转型方向,突出内审工作重点,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内审工作方式。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十年多来企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公司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全新审计理念,积极推进内审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从以查错纠弊为主向注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转变,从以财务控制为主向财务和业务双重控制转变,逐步建立起对集团经营管理的全方位监控,为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完善组织体系,保证内审职责履行
一是健全机构设置,保持审计独立与权威。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审机构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公司内部审计部自2006年从财务部分立时起,就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授权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内审部门日常工作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审计结果文书由董事长亲自签批,完全独立于其他职能机构和部门,为内审职能发挥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归并监督职能,提前介入经营决策流程。2011年,为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公司将法务部与内审部合并,设立了法务审计部,并增强了人员配置。使公司的经营计划、对外投资、资产重组等事项从进入管理层决策程序开始,就从法务和审计两个角度对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提示,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跟进。合同管理也得到加强,整个集团合同法律审查率从2006—2008年的平均64%上升到现在的96%,较好地控制了合同签订风险。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的有效统一。
三是延伸监督触角,强化对下属公司日常监管。从2008年开始,公司对部分子(分)公司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委派至子(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内审部门负责业务联系和指导,向内审部门负责人定期汇报工作。通过财务总监财务联签事项、月度工作报告审核和年度履职情况考评等管理方式,使公司内审部门的监督视角深入到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实现了对下属企业监督检查、帮促整改和防范风险的有效结合,提升了监管工作整体效能。
(二)准确把握转型方向,突出内审工作重点
一是将绩效理念融入合规审计,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效益。围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中心任务,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中,明确效益是目的、合规是手段,在评价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的同时,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审计评价。如高速公路养护经费是集团旗下各高速公路公司每年经费支出的重点,约占全部可控成本的40%以上。2011年,公司内审部对下属高速公路公司养护工作开展了专项审计,既对养护工作中存在的招投标、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情况进行了披露,又对养护经费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合同管理过于粗放、工程管理失于严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对促进各高速公路公司改善养护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以问责问效引领经责审计,切实发挥监督效果。公司有关制度规定,对子公司产权代表责任人要做到换届必审,加强对下属公司主要领导的监督。配合公司治理目标,在对内管干部实行经责审计的过程中,做到经责审计与企业改制、目标考核、财务收支等审计的有机结合,达到一次审计产生多项成果的目的。通过审计,核实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发现并揭示管理散乱、决策失误等问题,对董事会决议落实情况及执行结果发表审计意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避免产生下属企业领导人报喜不报忧及隐藏企业经营风险的问题。并且通过对查出问题督促整改、对责任进行追究等途径,较好地实现了问责、问效、问廉的有机结合。
三是以风险防控指导审计实践,努力做到防患未然。2009年以来,公司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开展管理咨询项目,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大力推进落实。通过认真开展风险收集、识别及评估,梳理重大风险点397个,识别确定8项Ⅰ类风险和4项Ⅱ类风险共84个核心风险点,并分别制订了针对性的风险策略工具组合,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控制。同时,在内部审计中更加注重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围绕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开展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找出根源,解决问题,防微杜渐,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内审工作方式
一是改进成果形式。审计结果文书是审计工作的直接成果。公司内部审计立足服务导向,从为领导提供专业建议出发,对审计成果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一是增强可读性。强调结果文书用语要简洁明了,平实易懂,分析彻底;二是强化可操作性。对审计发现的经营风险和违规事项在对问题定性的同时,明确具体管理建议和整改措施,方便被审计单位尽快整改落实。
二是增强沟通协调。机构必须独立,职能则务必融入,内部审计积极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主动沟通。现场进点时,做好审计工作的宣传,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取得被审计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实施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各层级员工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沟通,使审计发现问题更贴近实际;外勤结束后,将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作全面的意见交换,共同分析,寻找根治问题、改进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的方法。深入的沟通,推动了内审工作由外生介入型向内生融入型转变,从而达到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是注重成果整合。公司内部审计在审计成果的整合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建立审计项目成果和整改台账,在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汇总整理项目成果和整改情况,及时发现共性问题;重视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梳理,举一反三,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转变,促进有关单位针对性地完善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从源头上对经常性、根源性问题进行治理。
二、几点体会
(一)管理层的重视是内审转型的首要保障
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形成内审在公司治理中独特地位的有力保障。集团主要领导对内审工作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许多明确的指示和要求,为内审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充分调动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审计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服务企业发展是内审转型的永恒主题
内部审计的发展,必须与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做大做强企业需要审计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合规合法;做精做细企业需要审计服务企业管理过程的优质高效。内部审计只有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紧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和经营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使内审工作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三)不断创新是内审转型的根本动力
交通集团的内部审计是从传统审计一步步走过来的,从机构的独立到分管领导层次的提升,加强了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管理审计的发展,转变了审计服务的目标方向;从注重个别问题的整改到注重从根源上体制上解决问题,提升了审计发挥作用的理念。交通集团内审转型的每一步,离不开创新的推动,今后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我们会继续坚持“需求引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思路,把审计工作的创新落实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
作者单位: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