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措施:细化制度完善,建立健全规范化运作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强化系统培训,深化信息应用。
基层工商分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的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通过改变传统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推进信息化工商、数字化工商建设,是促进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保证。但纵观近年来基层工商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硬件不硬”“软件疲软”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在制度建设、队伍培训、具体运用等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
一、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基层工商机构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内实现业务办公自动化,对外实现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具体来说,就是对内通过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完成日常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采集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决策与共享;对外建立起市场主体监管信息系统、办事程序等信息查询服务系统以及网上登记注册、 “12315”消费者投诉系统,企业登记基础数据、信用数据等信息查询、共享系统。
二、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化建设队伍不完备。目前,人才队伍特别是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结构上的问题严重制约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基层工商部门中专业人才少,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缺乏等现象,未能有效开展包括基础设施和软件维护等各项信息化工作和各类信息化业务培训,很难集中人力全面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涉及到硬件的维护和更新、软件的正版购置、权限应用和安全要求、计算机使用规定、网络安全等的规范管理制度在基层工商部门普遍缺失。因为缺乏内部机构信息共享、反馈机制,使得各业务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出现了相对孤立的情况。
三是信息化建设应用不广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经常是上门工作,实地监管产生了大量的动态信息。软件开发人员只能介绍软件系统功能及基本操作,不了解工商业务工作,部分操作软件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够强,导致日常监管的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台账记录模式,推行传统和信息化的双重记录工作方式,又会加大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
三、对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细化制度完善。建立健全规范化运作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制度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等“五个到位”。严格落实奖惩制度,避免制度制定后无人问津,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工作态度端正、表现优秀、技能熟练的干部职工进行奖励,对工作敷衍、操作不过关的提出批评,加强培训,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系统培训。按照既精通工商业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原则,在全系统范围内选拔业务精英,建立一支固定且有专攻特长的队伍,着力选拔储备优质师资。培训内容上,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培训人员反复上机操作,以达到熟练掌握,学以致用。培训形式上,要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信息化技能知识更新培训。
三是深化信息应用。完善移动办公系统使用机制,优化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充分考虑具体工作需要,最大可能地贴近现实,为实现实地信息化动态监管,全方位实施工商信息化监管模式奠定基础,减轻基层负担,提高行政效能。
作者:史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