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计量基础探讨
会计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资产期末后续计量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资产可按取消计提减值准备,按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与初始计量成本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等资产价值恢复时,可在已计提的资产减值范围内转回,如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应收账款、消耗性生物资产等;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等资产价值恢复时,不得转回,如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有一定的计量基础。基于管理者的理性行为,IASB使用可收回金额作为资产减值计量基础,但并未排斥公允价值的运用;从经济角度讲,决定继续使用而不是出售已减值资产类似于对该资产的投资,而FASB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资产价值计量基础,并没有排斥限制技术的运用;我国则采用了IASB使用可收回金额作为减值基础的观点,与IASB在描述上有区别,但含义相同。作者还强调从充分推广限制技术理论并在会计实践中完善现值理论,将预算体系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上市公司每年编制弹性预算、滚动预算,规范资产评估机构,提高评估质量,健全、发展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这四个方面来注意应用公允价值、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问题。
(张金松整理自《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年2期,作者:袁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