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会计学者开始引进介绍实证会计理论,9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实证会计研究进行实质性尝试。此后,实证会计研究取得很大进步,为我国会计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本文以中国期刊网上的论文为基础,分析总结了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特征及规律。
我国会计研究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规范研究向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转变。从实证会计研究的七大内容(包括会计信息、财务问题、会计政策及选择、会计准则、现金流量、盈余管理和审计问题)的具体内容及指标设置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近十年(1995-2005)来,实证研究文章各主要内容设置的核心指标基本相同,还增加了其他相关指标。从会计实证研究文章数量上来说,绝对数量逐年增多,相对数量仍然很少,且财务问题实证研究数量居第一位。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文章主要采用狭义的档案研究方法,并以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方法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与西方实证会计研究在内容上有一定差距。西方实证会计研究在内容上比我国更广泛,在方法上除用档案研究外,还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实地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我们可以提倡借鉴实地研究。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会计学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张金松整理自《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读本)》2007年1期,作者:李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