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IPO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盈余管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本文的研究集中于揭示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程度,特别就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从以往的研究看,事务所的规模对会计师独立性及其审计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第一个假设是我国上市公司IPO中经“十大”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此外,专业审计人员对于有效降低IPO过程中的抑制现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假设是专业人员能够有效抑制我国上市公司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本文选取了事务所扩大规模合并后的2000-2003年进行分析,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包含了IPO基本资料, 以及IPO公司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所选样本数据能明确反映IPO公司总应计利润、行业类型、财务杠杆等指标,运用经修正的琼斯(Jones)模型,通过非预期应计利润(Unexpected accruals)直接检验外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本文以被审计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当年的销售收入作为专业审计的替代变量,即当被审计公司IPO当年的销售收入占所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销售收入的10%时,则认为该会计师事务所具备专业审计资格,其审计人员具备专业审计师资格。为检验前述假设,本文采用单变量检验和Logistic回归,在回归分析中,将非预期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反映事务所类型作为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的控制变量,反映是否为专业审计师的虚拟变量和其他若干控制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结果,我们发现高质量审计人员约束了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产生;“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更能抑制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动机的产生,同时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信息;假设IPO上市公司管理层为获取更大的收益而有从事盈余管理动机,则在股票发行期间的盈余管理会对发行后期的盈余和股票收益率造成负面的影响。
(赵艳霞整理自《审计研究》2006年第6期,作者:李仙 聂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