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日本会计国际化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从日本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以及日本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性的分析,系统的说明了日本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对我国的启示。日本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环境的变化,199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导致银行及金融业的破产,使银行压缩银根,给企业融资带来了障碍;其次,会计环境的变化,为有利于日本企业在国际上融资,增加融资渠道,日本会计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近;最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化,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迫于国际压力,也为了加速会计准则的制定步伐,日本成立了一系列的民间会计团体,加强民间会计团体在准则制定中的作用。日本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合并报表实务、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租赁会计和存货会计。日本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些措施,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要坚持市场经济道路,尽管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会计制度的差异,但两国经济发展趋势趋同;2.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日本加强民间会计团体的作用,是实现政府主导会计向民间主导会计的一个重大突破,使日本迈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3.会计国际化应保持本国特色。会计国际化因经济国际化而进行,应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出发,借鉴美英及其他国家的经验。文化环境与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日本与我国同属亚洲国家,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应考虑吸收与本国文化、经济环境相符的政策。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还并不发达,因此建议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受托责任观,而非决策有用观。当资本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并步入成熟阶段时,我国的会计目标可考虑转向决策有用观,以满足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应立足于稳健性的原则。
(甘伟整理自《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第3期,作者:蒋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