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德国会计模式对我国成本管理的启示

本文全面总结了德国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特点,一、会计规范法典化;二、会计核算注重稳健性;三 会计管理体制松散;四、会计准则和基本会计原则的制定注重国际协调。本文进一步对德国成本模式与作业成本会计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与我国现行的成本模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些启示。
作者首先对德国成本会计模式进行了介绍,认为德国会计模式有如下的优点:便于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强化了责任会计,有助于成本控制;增强了成本信息的透明度。
接着,作者对德国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进行了比较。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作业成本进行了广泛讨论,但是具体应用方面差强人意,很多最初的实践者到最后都放弃了。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ABC本身的设计过于复杂、作业成本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也没有融合到组织评价和管理体系中,以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制度。通过对比,作者归纳出德国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德国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一个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始终与实践紧密结合;德国成本会计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作业成本法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者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感到很茫然,而德国成本会计模式从一开始就是在规范的标准下推进的,其主要的要素和标准也相应得以建立
作者最后探讨了德国会计模式对我国成本管理的启示。一是重视管理会计,要分别从管理会计的专业和技术层面入手、成立全国性的管理会计协会以及相应的职业认证制度和从管理会计的实践层面入手,通过教育和试点使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管理、盈利分析、决策参考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推动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发展;二是建立规范化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系统;三是将成本管理系统与ERP有效结合;四是成本会计方法的本土化。
(商艳丰整理自《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年第3期,作者:甘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