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民参政意识的逐渐加强,要求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财政部门顺应形势,在财政支出管理制度中引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环节,其核心是强调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并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对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年来,杭州市财政局为切实推进市级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将我局实施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畜产品药物残留及畜牧投入品安全监控计划》等项目列为年度市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自评项目,现就如何做好财政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开展财政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
1.提高项目资金支出透明度。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笔支出都根据预算内容进行一一核对,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
2.促进项目实施规范管理。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根据项目实施进度随时收集工作资料,对项目建设非常有利,能够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促进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3.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对财政资金投入与办事效果进行比较,估量效果与支出的匹配性,以评价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提高。
二、开展财政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面临的难题
目前,市畜牧兽医局的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虽然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并小有成效,但仍处于理论准备和试点摸索阶段,全面建立和完善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并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的鉴证性还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保障制度缺乏。现行的财经财政法律法规对财政支出均侧重于资金投入的管理和监督,而对资金产生的投资效益则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2.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设计的评价指标 。现行的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由财政部门根据通用的财务规则设立,这些指标过于简单,只追求了定量化,没有考虑项目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和衡量难度,无法对现实项目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
3.部门绩效预算未能实施。部门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的前期项目论证,中期记录也很少,而财政管理上合规合法性监督多,绩效关注少,造成部门项目实施中只管要钱,不讲绩效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也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4.绩效支出评价结果约束乏力。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和项目管理借鉴,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财政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1.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建立财政支出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被评价部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或被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优劣,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制约,对绩效评价报告披露的严重问题,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以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奖优罚劣的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财政支出讲绩效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财政支出讲绩效的制度环境,并结合工作实践,建立适用的绩效评价工作制度,指导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2.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中心环节,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于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的绩效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建议按部门、项目分别建立绩效评价指标,部门财政支出评价指标通过衡量部门财政支出与事业发展取得的业绩来考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项目评价指标则按照分类的原则针对不同项目财政支出的使用效果来考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指标设计应是财政部门、资金使用部门以及该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的过程,最终由该行业专家按照既科学适用,又易于操作的原则统筹定稿。
3.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财政部门可以及时发现部门单位资金使用绩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形成财政资金使用外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促使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严格项目运行管理,形成自我约束、内部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只有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分配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绩效评价的权威性,才能产生实效,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从长远看,应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挂钩,通过绩效评价,客观地评判各部门的管理绩效。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财政投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节约点”。放大这个“节约点”的功能和效应,不断增加财政投资评审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透明度,用好用足财政投资的每一分钱,才能获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财政投资超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