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融资的悖论问题
李为斌 企业融资活动,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投资支出、资本结构调整及其他需要,运用一定的融资方式,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筹措获取所需资金的财务行为。企业通常的融资动机主要有:创立性融资动机、支付性融资动机、扩张性融资动机及调整性融资动机。在公司具体的运营中,企业融资动机可能是多重的,满足不同动机目的,表现为融资动机的混合性。
传统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体现为较强的周期性。其融资动机,通常是为满足支付性,补充生产运营所需流动资金需求。因传统企业产品较为成熟,产品趋于同质化差异化不明显,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传统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上多采用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信贷关系间接从社会取得资金。并非传统企业不愿采取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而是传统的行业性限制,难以挖掘出令投资者感兴趣的题材。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远不如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电商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导向性。基于融资的现实情况,传统企业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债务融资。但传统企业
13
融资的悖论在于真正需要融资的时候却发现融资额度有限,甚至融不到资金。原因是企业受周期性影响,企业的收入、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可比期间会出现下滑。银行的评级系统中,是将增长列为重要指标之一。另外,银行受监管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风险管控制度影响,对经营业绩下滑的企业贷款持审慎的态度。所以,传统企业需要贷款的时候通常都是经营较困难,资金流短缺的时期,真正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的时候却发现很难融到资金。即使融到资金也会出现融资成本高、融资金额少,融资限制条件多的问题。2015年央行已五次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以期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随着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其实很少有企业以不高于基准利率的水平拿到银行贷款,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风险高于市场利率水平。
新兴行业如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芯片制造等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市场前景广阔,产能不足,存在创立性融资动机和扩张性融资动机。对资金的需求数量,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于债务融资渠道。另外,新兴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占比较高,属于轻资产企业,可供银行抵押资产严重不足。因此,新兴企业多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通常有:私募股权融资、创业板、新三板等。新兴企业的融资悖论在于:资本市场融资目的并非完全为公司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而很大程度上是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如果行业真的前景广阔,公司规模会高速扩张,股东应该不会放弃公司的控制权,股权融资的代价过大。西方市场融资因债务融资的成本低,还有避税作用而更偏向于债务融资。但在我国更偏好于股权融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占多数。上市公司分红有限,投资者主要的投资收益来源是买卖利差收益而非分红所得。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改变用途现象较为普遍。面对股权市值的高速增长,公司股东有抑制不住的减持冲动。以创业板、新三板为例,股东的造富效应明显,创业板、新三板老股东转让股权、大宗解禁减持股权成为普遍现象。如果企业的前景良好,股东应该比
14
投资者更有信心,而股东愿意放弃公司的控制权说明企业的价值存在高估,经营实体的风险远高于丧失控制权的风险,股东有强烈的变现欲望。因此,某些新兴企业的上市并非为扩张性融资,而是变成了实现原股东财富最大化。其原因也在于实体经济的风险高于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 因此,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要释放实体经济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规范引导资本市场,真正匹配企业的融资金额和融资效率。
学员简介:李为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毕业于兰州商学院会计系,就职于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财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