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急需制定专门的制度来规范资产年报工作。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这是财政部首次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工作做出制度性规范。

填补了国有资产报告规范体系的空白
这次《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国有资产报告的编报主体、职责分工、编报内容、编报程序、报告审核、监督检查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填补了国有资产报告规范体系从总规范到具体编制规范之间的空缺环节,为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的全面建设提供了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王彦表示。
《管理办法》强调,年度结束,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和报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各中央部门应于每年3月20日前将本部门资产报告相关材料报送财政部审核;各地区财政部门应于每年4月20日前完成资产报告审核汇总工作。
王彦告诉记者,“之前国有资产报告编制的规范依据,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二是有关部门要求编报本年度国有资产报告的通知。从国有资产报告的规范体系看,前者对报告的要求是原则性的,后者对报告的要求侧重于具体内容编报,两者之间缺乏过渡,缺少对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全面、完整的规范。”《管理办法》的出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
湖南省财政厅资产处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管理办法》自1月12日起实施,根据具体要求,我们一直在进行紧张的资产编报、审核等工作,争取在4月20日之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完成《管理办法》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规范资产数据管理的过程,这要充分考虑单位实际工作情况以及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毛华扬指出:“资产管理联系整个预算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的必要因素,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他认为,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将资产配置管理职能嵌入到预算管理流程中,可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细化、动态的资产信息。
同时,资产存量情况是审核新增资产配置相关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资产报告制度,有利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准确了解和掌握单位资产存量信息,从而为科学审核新增资产配置的相关预算提供依据。
“之前的资产管理措施也因此有了制度依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高级会计师尼燕对记者说,“我们医院4年前就从财务科分离出资产管理科,明确各类资产的配置数量、价格上限和最低使用年限等,对设备资产坚持从严控制的原则,并结合单位履职需要、存量资产 状况和财力情况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调剂、租赁、购置等方式进行配置。”如今,这些的效果措施以资产报告数据表现出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另外,《管理办法》的实施也将提高资产信息质量和应用水平。办法目前已经明确了资产报告的报告内容、编报程序及审核要求。在数据使用与管理环节,则强调应当充分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报告数据资料,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告数据作为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重要基础。

贴近实践源于精心斟酌
毫无疑问,每一项贴近实践的管理办法的出台,都必然经过了精心斟酌。
记者了解到,自从2009年开始,财政部就要求地方和中央部门每年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报送资产报表;2015年,财政部起草了《管理办法》,征求了36个地方财政部门、部内13个司局、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的意见;2016年,财政部部署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初步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建立了资产基础数据库;2016年8月,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
而《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也对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建设提出了要求。
对此,王彦建议有关责任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建立有关各方的责任分工制度和责任传导机制,完善单位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衔接机制,填补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缺项,创新国有资产报告的审核机制以及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应用机制和国有资产报告公开制度等。
毛华扬则建议,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资产数据管理,建立垂直的基于预算、审批、购买、使用、处置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平台将资产的信息、变动、处置等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