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发展金融租赁:地方实践探索

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层面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全国大部分省市均出台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意见,其中,天津、上海、广东发展较早,经验相对成熟,浙江通过试点先行也探索出一定的发展经验。
一、天津——打造中国融资租赁聚集区
天津是国内最早提出系统性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地区,起步早、力度大、政策措施配套。在税收政策和海关便利方面争取到了国家大力支持,在地方财政补贴方面力度较大,另外天津还非常注意在监管、法律保障及融资租赁企业服务方面的配套措施,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规范融资租赁创新业务的发展。在国家整体环境欠缺的背景下,创造了适宜金融租赁发展的小环境。近年来,天津把融资租赁业作为重要的金融主导产业来打造,凭借着政策支持和产业集聚效应,天津正在成为国内融资租赁业的聚集地。天津经验成为各地发展融资租赁业的重要参考。
1.完善法律保障。市高院、市政府及金融局等部门先后发文,建立起租赁登记对抗制度,并确立了融资租赁登记查询的司法效力,有效避免了租赁物权属纠纷,降低租赁业务风险。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支持融资租赁公司接入征信系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维护租赁业务安全。
2.鼓励业务创新,推动集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并设立金融创新专项资金,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创新。率先开展了SPV租赁、保税租赁、跨境租赁、离岸租赁、转口租赁、联合租赁、基础设施租赁、批量中小企业租赁、租赁资产交易等数十种创新业务,大部分已经向全国推广。具体包括:①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创新发展了“金融租赁公司+制造商+厂商租赁公司”三位一体的租赁业务模式,金融租赁公司联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大型制造商企业帮助制造企业将高端设备“集合式”租赁给国内外市场需求者。②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金融租赁通过与制造商合作,探索“厂商租赁零售+批发”模式,与银行合作开展“租易通”业务,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设备门槛,累计投放设备超过100亿。③在基础设施租赁上,渤海租赁开展了36亿空客总装线厂房融资项目,成为通过租赁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成功案例。④在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方面,工银租赁已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总额近600亿的推进项目,并为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项目提供30亿跨境设备租赁。完善整体租赁模式,将天津本地纺织企业机械设备租赁至东南亚国家建设的纺织基地继续使用,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天津还引导绿色租赁发展,未来将继续拓宽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形式,支持金融租赁企业不断探索和完善以租赁同业合作、行业战略联盟合作、金融机构合作以及租赁企业孵化器四种合作模式的“租赁+”业务体系。
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工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兴业金融租赁、渤海租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天津并发展壮大。华运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全国首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中铁建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大型制造业央企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均先后落户于此,集聚效应显现。
3.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天津金融租赁空置率全国最低,除了天津较好的产业基础之外,政策扶持也是实现金融租赁与引导政策精准对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鼓励金融租赁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建立奖励制度,根据融资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租赁额,按每年增加部分给予奖励,每增加1亿奖励30万。并且将金融租赁公司纳入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分担经营风险。在服务装备改造升级方面,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承租方进行补偿、搭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接合作平台等方式,推进供需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适度监管,拓宽融资渠道。天津银监局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金融租赁公司建管处。对金融租赁监管,坚持“中间做实,两头放开”的方针。“中间做实”,就是做实租赁关系,倡导和引导金融租赁公司紧紧依托租赁关系发展业务。“两头放开”,一头是资金来源,银监局鼓励金融租赁业做通资金来源,包括发行金融债、通过租赁保理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母公司增加本金等。一头是资产流转,尝试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浙江——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2014年8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意见》。浙江发展融资租赁业注重突出试点示范效应、发挥协会作用、完善政府配套政策,通过多方合力,促进融资租赁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1.推广海宁经验,提升融资租赁行业认知度。发展融资租赁业,行业认知度尤为重要。浙江省通过试点先行,推广经验,媒体宣传,大力提升融资租赁行业的认知度。海宁作为试点之一从2012年开始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至2014年共设立的3家融资租赁公司总收入2亿,实现净利润9170.9万,上缴税金1170万。浙江省商务厅通过媒体宣传海宁经验,并向各市印发《关于对海宁扶持融资租赁业发展先进做法的通报》,推广“海宁融租环境”。
2.注重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浙江指导协会启动并推进了三项工程,一是启动融资租赁行业“+互联网”工程。委托协会开发省融资租赁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步伐。该平台是集“政府监管、行业服务、项目交易”三位一体的信息平台,已于2015年8月正式上线。二是启动浙江省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工程。支持协会筹建省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定向服务专注于实体经济的融资租赁企业。目前基金认缴企业已基本确定,正在争取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支持。三是启动“银租合作”工程。为拓宽融资租赁行业自身再融资渠道,指导并促成省租赁业协会与省交通银行战略合作,推出面向全行业总授信达200亿的“融租通”产品,支撑行业长远发展。
3.合力扶持融资租赁业发展形成共识,各部门支持措施陆续落地。浙江省经信委把融资租赁作为“机器换人”的有效手段加以扶持,分批选择县(市、区)开展试点,推动中小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浙江省国税局就融资租赁的“营改增”明确具体操作流程,便利融资租赁企业涉税手续。人民银行杭州支行支持全省融资租赁公司由省租赁业协会牵头有序对接人行征信系统。浙江省外汇管理局支持全省融资租赁公司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政策举借外债等。2015年8月,浙江海洋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募资5.47亿,这是浙江省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首单业务。